第274章 妖孽(第2/2頁)

久在山陰那樣閉塞的小地方,很難有什麽值得一笑的經歷,今日之事,徐渭笑的也是格外歡欣。

“勞駕,讓讓,列位,請讓個路。”

人們的身後傳來吆喝聲與馬鞭炸響,還有馬用力時的噴鼻聲,徐渭回頭,看到一座小山式的東西疾馳而來,他趕緊讓開,道路中間的人也忙不叠地都讓了開去。

“這是十六掛大車。”

“順字行的。”

“要得,最少有七十石。”

“怕還不止呢。”

一時又是人聲鼎沸,過來的馬車是十六掛的超級大車,馬區數量多,懸掛看起來都十分復雜,車身並不高,但很長,車廂上有不少亮閃閃的銅活,一看就是作工特別精細,打造的特別精良的上等好車,車身之上,是堆積如山的糧食包,順字行的規矩就是一包正好一石多些,大約多出來得正好夠運輸途中的風幹和少許泄漏的損耗,鼠耗也考慮在內,這樣一包是一石,粗略看去,這一車上最少有七八十包之多,所以很多人說,怕是不止七十石。

徐渭覺得自己牙都疼了……他是十幾歲就遊歷江南,三十來歲就在幕府效力,然後遊歷天下,連蒙古草原都深入過,和俺答汗那個三娘子都結成了莫逆之交……他什麽樣的事什麽樣的人沒見過?幾十年後的徐霞客遊歷的地方可能比他多些,但見事之廣,閱人之深,徐霞客拍馬也追不上徐渭,可就連他,也是根本想不明白,為什麽眼前這車能拉這麽多糧食?

按幾十年後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的記錄,明朝的十六掛大車最多也可以拉到五十石了,而眼前這大車,徐渭算了一下,大約是拉了九十石左右,就是說,比起普通的十六掛大車,多了一半的載重!

車輛的載重不是胡來的,滿負荷的話,加一包糧包可能也承擔不了,可眼前的這大車,速度居然還不慢,車夫在前座悠然坐著,甩著馬鞭,助手模樣的幫著吆喝清空道路,整個車隊十來輛車,沒一會兒功夫,風馳電掣般的走了過去。

“這是英少國公故意為之吧。”

“檢驗一下剛鋪的道路呢。”

“估摸也不會這麽閑得慌,看樣子是發往宣鎮,就是不知道是往東路還是往中路。”

“聽說宣鎮今年大荒,本鎮產出嚴重不足,總督和總鎮等官已經多次請調糧食,這些糧定是往宣府去的。”

“本鎮原額馬步官兵十五萬一千四百五十二員,除年節逃故外,實在官兵八萬三千三百四員,原額馬五萬五千二百七十四匹,除年節例失外,實在馬三萬兩千四……上回聽宣府董大帥的奏報,依稀記得是這個數字來著,朝廷每年給撥主兵銀十二萬兩,客兵銀二十五萬五千……銀子是夠了,糧卻不夠,宣鎮邊墻一千一百一十六裏,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沖口一百九十二處,設總兵一,協守副總兵一,各路參將七人,遊擊三人,除本兵客兵外,尚有數十萬軍戶仰賴軍鎮供給,去歲大寒而無雪,今年必致旱災,提前準備,也算是未雨綢繆。”

這個人先開口說話時,眾人還不是怎麽在意,街面上議論風聲,討論這車隊往事兒送糧的人多了去了,但隨著這聲音朗朗,其余的人都是呆住了。

“這是妖孽啊。”

不知道是誰被這驚人的記憶力給震驚了,悠悠下了結論。

雖然沒有什麽人附和,不過看向說話人的眼神也是那種與我有戚戚焉的感覺。

京城的人最喜歡議論軍政,拉車趕毛驢的主也能扯幾句皇宮大內的閑篇,不過百姓就是百姓,哪怕是京裏的百姓也不能和每天看邸抄塘報的官員比,百姓議論的東西多半是荒誕不經,不切實際,萬歷年間有三大征,也有三大案,著名的妖書案就是萬歷年間一次民間謠言的大爆發,現在雖然還沒有妖書案,不過妖書案的土壤是早就具備了。

眼前這個人,年在二十上下,身量極高,相貌亦是奇偉,方面大眼,兩眼上的濃眉如斜插的兩支寶劍,棱角分明,兩鬢頭發,雖然看出是精心梳理了,但仍是如戟飛揚,頗有剛硬強直之態。

這樣的一個家夥,居然是穿著一身秀才服飾,侃侃而言,對邊事又是了如指掌,怪不得被人說是妖孽,倒也真是絲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