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大將(第2/2頁)

有這一封信,把握當然就大的多了。

“原來是這樣,你們是許大夫的鄉人。”

那個倭將見信之後,展顏一笑,神態終於是放松下來。他將書信還了回去,笑道:“許大夫醫術高,也仁厚,在我們薩摩藩很受尊敬,就算沒有我出現,你們也會無事的。”

“敢問將軍高姓大名,我二人蒙將軍搭救,若不知恩人姓名,太過無禮了。”

“呵呵,我也是漢人。所以才救你們,我姓郭,名國安。”

“原來將軍也是大明來的!”

劉台和李守拙眼中都露出驚喜之色,在日本的明人很多,不過多半都是商人和被俘過來的奴隸,當然日本軍中也有不少中國人,那是被強掠而來,不得不加入軍中,但是多半擔任翻譯或是文書工作,最多也就是足輕一類的雜兵,眼前這位郭國安卻是在軍中任將領,這樣的事情,就是十分的罕見了。

“嗯,正是。”郭國安很深沉,兩個明國商人的驚喜對他來說不算什麽,這些年,他搭救的本國商人可是不少了,這樣的驚喜表情也見的多了。他點了點頭,笑道:“兩位盡早安頓下來,把貨物出清之後,就可以返回國內了。日本這裏,還在兵荒馬亂的,不是好地方啊。”

“是,多謝將軍提點。”

劉台和李守拙一起躬下身去,等他們起身時,郭國安已經大踏步走出老遠。

“算你們運氣好,遇到郭將軍了。”

劉台兩人剛剛的遭遇也被不少中國海商看到了,但他們多半畏怯怕事,沒有人敢上來說什麽,此時看到平安無事了,才有一群海商上來,指點著道:“剛剛那個倭人是足輕組頭,最壞不過了,郭將軍卻是侍大將,正好比這廝大一級。”

“待大將?”李守拙裝出震驚的模樣來,問道:“這是咱大明的什麽將領?參將?副將?”

“哈哈,這倒不是。”說話的海商明顯對日本這邊的軍隊組成有一些了解,當下笑著解釋道:“小者,荒夫,這是軍中打雜做活和打掃戰場的,卒,足輕,這是農兵,平時為農,戰時自備戰甲弓箭長刀等軍械從軍戰鬥,再往上,有徒士、馬回、物頭、番頭、物頭是騎兵大將,番頭是徒士和足輕大將,再往上,就是奉行和家老一級,然後便是掌握一方的大名。大名們在朝廷也有等級不一的官級,往天皇那裏貢的東西多,本身的血脈夠高貴,擔任的官職也就高,倭人的這些官職太復雜了,咱記不清……郭將軍就是薩摩藩的番頭武士,侍大將,部下麽,有五六十人吧。”

李守拙傻傻一笑,道:“才帶五六十人就是大將了,在咱大明,也就是個總旗官或百戶吧。”

那個商人嘆道:“倭人這些年,年年都在打仗,有時候用兵也在數萬人到十幾萬人,每次戰事,死傷都十分慘重,不要小看這個番頭武士的職位,郭將軍也是多次血戰才得來的這個榮譽呢。”

在場眾人,都是為之默然。

日本的戰國時代十分漫長,各國主大名之前戰事不斷,現在雖然是信長家一家獨大,已經連敗強敵,但距離一統似乎還是十分漫長。

事實上也是要在十年之後,日本才算勉強一統,不過豐臣秀吉的地盤只有一半是打下來的,還有一半是談下來的,其中又有德川家康等強勢大名屬於一半是屬下,一半是盟友的地位,實力強勁,根本不是豐臣秀吉可以輕侮的。

一直到豐臣秀吉死後的兩次超過二十萬人規模的大戰之後,德川家擊敗豐臣家,成為征夷大將軍,開創幕府,這才算真正的日本一統。

此時日本正處亂世,戰事不斷,也使得日本的武士和軍人有豐富的戰爭經驗和血勇之氣,就算是民間,也是爭鬥不斷,豐臣秀吉在一統之後下刀狩令,僅在某一國之地,就能在農民手中收上幾百把倭刀和無數的長槍弓箭,當時日本的武風之盛,可見一斑。

郭國安在這樣的環境中,以中國人的身份成為正式的統兵武士,他的艱辛之處,實非常人能想象。

“這個郭將軍,應該是我們下一步的重點了。”

“嗯,守拙你說的對,不過最要緊的,我們還是先安頓下來。”

“是,不急在一時。”

劉台與李守拙離開眾人,開始他們計劃中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