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車戰(第2/2頁)

惟功嘆口氣,他倒也不好直接罵自己的父親,這事兒也不是一年兩年,是兩百年來就是這種規矩,只是現在做的越發過份了而已。

……

“來者何人,下馬!”

車營在神機營一側,占地極廣,也就是城南有這麽大的地方,一眼看過去看不到邊,足有數百畝地大,從營門外望著裏頭,但見旌旗招展,營伍莊嚴,校場上有數十個方陣,每個方陣前都有戰車,有兩輪戰車,獨輪戰車,人員正在按照車輛的行動軌跡而動作著。

營門處,一個武官帶隊,十來人的一個小隊子站在門前警備,手中也持著紅纓長槍,身上當然也是鴛鴦戰襖,武器還是一般的不合格,戰襖也是破舊,但好歹是有一些精氣神出來了,持槍的人,也是二十到三十之間的壯年,武官是四十左右,都是盛壯之年。

“我是張惟功,請上稟俞帥,請垂示是否能入營旁觀演練。”

“張惟功……”

那個守值的武官尋思了一下,眼睛猛然一亮,顯然是想起惟功是什麽人了。

他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惟功一小會兒,才點了點頭,道:“張大人請稍等一會兒,下官這就去給大帥回。”

“有勞。”

惟功笑吟吟一點頭,模樣十分謙和。那武官覺得奇怪,傳說中張惟功是心狠手辣,但現在看來,也就是個身形長大,但相貌還是孩子樣的寬厚少年,這樣的人,居然辣手整頓京營,實在叫人難以想象。

但他不能多想,向惟功點了點頭之後,這個將領扶著自己的明盔,迅速跑向營中,一路飛奔,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他當然不能直接到俞大猷的身邊,而是先趕到中軍官附近,低聲稟報了,再由中軍到俞大猷面前,將惟功造訪之事說了。

俞大猷神色肅穆,在軍營之中,他比在外要嚴肅的多。想了一想,便道:“請他進來,老夫和小張大人都奉命練兵,他若來觀摩,自然是可以的。”

過了一時,惟功等人騎馬進來,到校閱台上,惟功對俞大猷抱拳道:“下官冒昧前來,還請俞帥恕罪。”

俞大猷笑道:“何罪之有?不過現在正在校閱,有什麽話我們下去再說。”

惟功會意,便是專心在將台上看起操練來。

俞大猷的指揮,也是靠旗號與金鼓,帥旗揮動,然後是各級營官的將領,再下來是各級應旗,紛紛揮動。

在旗幟揮動的同時,密集的鼓點聲開始響起來,轟隆隆響徹雲霄,激動人心。

接著便是各隊擺開花哨的陣形,時而如梅花散開,時而密集成一團沖擊,時而橫陣,時而銳陣,在將旗不停地揮動下,陣形也是不停地變幻著。

惟功看在眼裏,也是不住皺眉。

什麽九宮陣,八卦陣,將將士分成一團團的,擺著分散,看著好看,轉來轉去,走馬燈一樣,看著是似乎有門道,實際上就是在胡搞。

宋人的陣法更復雜,幾萬人按陣圖擺來擺去,最終換得的卻是一次次慘敗。大將出征,皇帝授給陣圖,最終肯定是大敗虧輸,後來不從中禦,皇帝不過問前線,在與西夏的前線對戰時,宋軍才漸漸獲得了戰場主動權。

冷兵器的陣法,其實就是為了約束將士,最大程度保持自己一方的完整,如小混混一樣砍人一擁而上,幾十人有效果,誰膽大誰贏,幾千人幾萬人的對戰,將領對地利和陣形的展開是大學問,誰做的好,誰就是上將軍。

韓信說劉邦能指揮十萬人,他自己多多益善,無非就是這種戰場上調整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俞大猷也是沙場老將了,在這裏練的這些,簡直是耍馬戲。

隨著陣形變化,大量的獨輪小車上裝著火箭,急速向前,推行一段距離後,小車並成一條戰線,弓箭手火銃手在後,長槍手在中,火箭齊射,大小炮齊發,弓箭火銃亦是一起發射,一時間校場內硝煙彌漫,嗆的人眼淚直流。

這麽熱鬧法,倒是有點意思,但也是十分粗糙,無非就是看個熱鬧了。在火器齊發時,兩翼有象征性的騎兵左右向前夾擊,用拐子馬的辦法,殲滅了正面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