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士楨(第2/2頁)

甚至在不遠處來順字行辦事的商人們,其中有不少認識惟功的,此時也是忍不住向惟功招呼起來。

在初始創業時,惟功也沒少親力親為,他和這些商人中不少人也很熟,幹脆抱拳團團一揖。

以他現在的身份,算是格外多禮了,引的很多商人趕緊長揖還禮,然後大堂之中,一片叫好的聲音。

當時京城的商行已經有了後來前店後廠的雛形,也就是說,招牌幌子上是鞋店,前頭的店面果然是賣鞋的,從櫃台裏頭進去,則是不小的院子,裏頭有雇傭的工人,每天進行鞋子的加工。

帽子,衣衫,很多需要手工制成的產成品,後來都是這樣生產出來。

比起蘇州動輒用工千人數百人的工廠來說,京城這裏一般的店鋪只能算是小打小鬧,但惟功的順字行卻是與眾格外不同,因為要存貨,兼有腳行和塌鋪兩者的功能,現在還加上錢莊,每個店都有自己的銀庫,所以在氣派的門房裏頭,更是有另外一番天地。

從門店進入,往裏行數十步,竟是豁然開朗,眼前一片敞亮。

有近二十畝地方圓的房舍都被順字行暗中買了下來,最外圍的圍墻和房舍不變,但裏頭已經是另有一番天地。

院子之中,有武庫庫房,還沒被挑到舍人營的部下們就在這裏練武,惟功會隔一陣子,親自到每個店裏去考核。門店的掌櫃已經換了一批人,同樣也很得力,值得信任。

武庫南,則是銀庫,全部用磚石加固過,窗子也封死了,只留下一扇鐵門,防盜和防火兼備,再往南,是夥計們的住處。

西邊,是存著貨物的庫房,綿延十余畝地方,房舍近二百間,可想而知,這一個門店可以寄存多少貨物。

“胡應嘉,”和自己一手帶出來的這些夥計們,惟功就不需要任何的客氣了,他向新任的掌櫃詢問道:“老趙在不在,前日聽說有眉目了,到底如何?”

“在呢。”

胡應嘉答應著,指著大院一側,那裏有一個忙忙碌碌的身影,中等個頭,身形較瘦,正趴在一大堆物事之中,兩手不停地在組裝著什麽。

惟功沒有說什麽,大步前行,隔著十來步,就是叫道:“老趙,老趙!”

被他叫“老趙”的回過頭來,卻是一個二十來歲不到三十歲的青年人,胡須也是留的不長,眉宇之間,滿是精明幹練的色彩。

“都說叫你們莫這般叫法,生生被你們叫老了!”

“嘿嘿,誰叫你比咱們都大這麽多呢。”

“老趙”帶著南音,人也很和氣,雖是抱怨,但也沒太多的情緒,此人也是一個際遇奇特的奇人,可以說是極具傳奇色彩。

此人名叫趙士楨,浙江人,但因其祖在朝為官,所以自小也是在京居住成長,後來為太學生,四處遊學,在士林中也頗有幾分名氣。他寫的一筆好字,書法號稱是“骨騰肉飛,聲施當世”,雖然不是什麽老儒大家,但在書法上的造詣已經可以夠資格賣字吃飯了。後來寫的一把詩扇被一個太監買去,這個太監又將扇子帶入宮中,叫萬歷看到了。

皇帝自己已經不能練字,但對書法的愛好倒是在骨子裏的,一見趙士楨的字就愛若至寶,隔了沒幾天就將布衣身份的趙士楨召入宮中,一番對談之後,趙士楨的奏對也算稱旨,於是萬歷征得張居正的同意後,授給趙士楨鴻臚寺主簿一職,以白衣入仕,趙士楨這番際遇可叫人嘖嘖稱奇了。

但就這麽一個書香門第出身,又任文職,書法超絕的文官,居然更大的愛好就是鼓搗器物,做手工活計。

如果在天啟年間,估計趙士楨將會和天啟帝成為至交好友,但在萬歷那邊他的這點小愛好就不吃香了,不管做什麽,都得偷偷摸摸的來,否則叫言官禦史知道了,彈劾一本,他就得吃不了兜著走,有辱官體這一條是難免要落在頭上了。

除非是奏明朝廷,以正經名義研究某種武器,這個倒是可以,只是趙士楨現在也沒有什麽想法,只是喜歡天馬行空的想到什麽做什麽。

張惟功也不知道這廝是後世赫赫有名的魯密銃的大規模的仿制者,迅雷銃的發明者,國朝和宋應星齊名的大家,明末奇人之一,他只知道,這廝不用真心浪費,這一番鬼才,不可白白叫此人虛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