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分化(第2/2頁)

因為他的舍人馬軍分屬幾十個衛,這些舍人同時還算是各衛的舍人或是余丁,將來招募的新軍也肯定要托名在各衛之下,到時候可能會有很大的麻煩。

“現在下官這裏有八百八十余人,正好可以編成兩個司,按戚帥的營制,兩個司編成一個千總部,設千總一人統帶,三個部為一營,加上營將,中軍、火器把總,一營正好兩千七百人。下官的舍人營很難到兩千七百人,就以最多三個司的編成為頂點了。”

張居正明白了惟功的意思,點頭道:“你的意思是叫他們將兵籍集中到營,由都督府和兵部及你三方直管,不再分屬各衛?”

“是,下官就是這個意思,請元輔恩準。”

“還不止如此吧?”張居正微笑道:“你是馬軍把總,按戚元敬的營制,各司就設千總官統帶,你自己名義上才是把總,營制把總又在千總之下,有點混亂不是嗎?”

“元輔真是洞悉千裏,下官的些微心思,難逃元輔所料。”

“你這小子……莫拍馬屁了!”張居正有點哭笑不得,也就張惟功敢在自己面前稍顯憊懶本色,還敢和自己說笑兩句,換了別人,哪怕是次輔呂調陽或是張四維,也是不敢在自己面前這般放縱,當然,他也不會稍假辭色的。

對惟功,他從防範敲打,到現在是真心欣賞了。

這個小子,雖然在皇帝身邊也很受寵,但確實不是妄臣的料子,現在看來還是一心想做些實事的,從在軍營中的動向就能看得出來。

張居正的脾氣就是誰願意真心做事,他就青眼相加,大力扶持。

當然,前提是要效忠於他。

惟功雖不算效忠於他的私人,但從成長軌跡來看,也算是他調教出來的,和他關系匪淺,可以扶持一把。

一念及此,張居正便溫言道:“你的顧慮也對,雖然改京營制度很難,但凡事都是要迎難而上,老夫也欣賞你小子這一點,別人畏難而退,你卻迎難而上。上個月,我已經寫信給戚元敬,提起你在京營所為,元敬說他亦知道一些,對你十分欣賞。”

“哦?”惟功頗覺驚喜,他現在對自己將來仕途的打算就是到薊鎮效力,戚繼光已經不在薊鎮,薊鎮總兵府在平遠,也是他一心要去發展的地方,現在張居正提前替他在戚繼光面前打下基礎,這使得格外驚喜。

“丈夫功名但在馬上取,你雖小,但心智已經很成熟,老夫對你有厚望。二十年後,希望你是另外一個俞大猷,戚繼光……不要學李成梁。”

“下官是勛戚之後,做事會比普通的武臣更知分寸。”

“正因為這一點,老夫才分外看重你一些!以前看你不過是個武學有底子的野小子,機緣巧合奏對稱旨,老夫送你一套書,盡夠抵消了,現在看來,竟是出乎老夫意料之外。”張居正看著惟功,沉聲道:“現在勛戚子弟,有出息的不多,也不能這麽爛下去,總得扶一兩個榜樣出來,你好生做,你現在的年紀,想實授遊擊絕無可能,倒是你那幾個帶過去的禁軍武官,資歷夠了,不妨提幾個做千總官,也叫你好跟人家交代。至於你麽,馬文約老了,暮氣太重,過一陣子,你接他的坐營官去做吧!”

張居正的法子仍然是一種妥協,但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惟功心中感激,但他知道張居正不是和自己私人市恩,他的資格還遠不夠,在這裏只是談的正經公務,事實上如果不是事涉京營制度,他的這些事,也不夠資格到元輔跟前說。

內閣之外,不知道有多少部堂高官等著,閣老的私邸之中,更是每天排著長龍,惟功能經常見到元輔大人稟報事情,已經算是一種異數了。

“下官告退!”

在張居正身上,惟功可學的東西很多,精明幹練,見事明白,舉一反三,反應快捷,而最要緊的是他看到了一個政治家的素質。

政治家和政客不同的就是政客可能也長於謀國,但也會有相當的精力謀身,為自己或是為了家族,而政治家在很多事情上不是看不明白,卻仍然按既定的方針去堅持下去,所為的就是自己的政治理念。

“長於謀國,短於謀身……”

在告退的時候,惟功默默在心裏念著在後世看到的某個名人對張居正的評價,心中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