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爆發(第2/2頁)

現在,只要有錢,哪怕是穿黃袍和紅袍也沒有人管,而在洪武年間,有十幾個少年曾經穿著靴子在坊市中踢球,被南京兵馬司尋訪拿下,明太祖一聲令下,十幾人全部砍腳。

就是用這種法子,洪武年間被後世號稱為風俗最正,百姓最為淳樸聽話,官員最為謹慎守法,整個民間,都有一種質樸之風。

當然,當年確是大戰之後需要恢復,奢侈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待物質豐富之後,世風民風的變化也是制度無法阻止的。

工作狂明太祖當然沒有這種認知,在他變態的精力之下,品官相見禮這樣的大事當然不可能不提前給後世子孫們做好準備,在他看來,事物是可以恒定而不發生變化的……只要他的子孫守他的法,就能萬世一系,天下太平了。

現在太祖高皇帝的典制正好幫了惟功一個小忙,在典儀之中,品官相見禮裏頭可是真的沒有文武之分……太祖年間,武臣和文臣的地位原本就是相當的,甚至武臣普遍有封爵的希望和傳諸子孫的世職,俸祿賞賜也高過文官,在永年到仁宣早年也是如此,甚至在仁宣年間,還有文官因為俸祿微薄而自行改為武職官的記錄。

“祖制可有?”

眾目睽睽之下,惟功神色平靜,再度祭出殺手鐧出來。

“罷了!”

趙孔昭以大袖遮住豬肝狀的面龐,大步疾走,居然就這麽走了。

部堂高官,位在京卿之上的侍郎大人,就這麽被一個十來歲的少年武官給逼走了。

“牛逼!”

馬林吐出口氣,這麽緊張激烈的大戲使得他這個世家子也看的目不暇接,剛剛連透氣都忘了,看到趙侍郎狼狽敗走,他才恍然大悟,深深吐出一口長氣來。

馬林開了頭,其余的諸多將領武官也是有樣學樣,一時間兵部大堂成了道家吐納場所,一陣吐氣吸氣之聲。

幾個司官看到上司敗走,神色間也是十分憤怒,但他們自知降服不了惟功,三品部堂都敗退了,以他們的身份不過是五品六品,出來接仗也是自取其辱,當下只能恨恨然退走。

當然,走的時候也是語出威脅,核心的意思當然就是說此事沒完。

“惟功啊,你這小子這一次惹禍不小啊。”馬芳憂心忡忡的看向惟功,沉聲道:“此事不僅是開罪一個侍郎那麽簡單,你的話涉及文武之爭,是惹到馬蜂窩了。”

俞大猷也嘆道:“少年啊,太氣盛了……”

他連連搖頭,大約是想起三四十年前時,自己也是一個愣頭青時的情形,當時自忖武功過人,兵法大成,以為必將揚威立名於世,所以他脾氣耿直而古怪,在幾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吃的虧實在是太多了。

倒是惟功這麽仗義執言,他因為這個少年的勛貴身份,加上經商所引發的一點抵觸心理終於消解,當下點了點頭,只道:“不論如何,你有心上進是好的,老夫職守定了之後,估計會住在營中,到時候,你自家來尋我便是了。”

馬芳也是拍了拍惟功的肩膀,與惟功定下了討教的時間,然後搖著頭走了。

兩個老頭帶頭,幾十個將校武官眼看今天自己的事是辦不成了,也只得一起跟著出去。不過眾人也不著惱,雖然可能耽擱一天的行程,但能在兵部大堂看到這樣一場熱鬧的大戲,無論如何都是值過了。

眾人在臨行之際,也是紛紛和惟功打著招呼,果然都是大同宣府和薊鎮的營武官和實土衛所的武官,惟功雖然是三品武官,但如果不是剛剛的表現,這些老丘八是不會將他放在眼裏的。

“在下祖承訓,寧遠衛指揮僉事,遼陽參將。”

人群之中,一個二十左右的青年將領,國字臉,年紀不大已經蓄須,身量不高,但十分結實,眼神之中也滿是驕矜之色,適才惟功進來時,眾人都見禮,這個青年將領也不過虛擡一下手中的馬鞭,惟功對他印象十分深刻。

“原來是祖少將軍,尊家世鎮寧遠,國之柱石,著實令人欽佩。”

在場諸將,以薊鎮宣府大同為主,祖承訓這個遼鎮來的實在是異類,而且官職之高,也是令人咋舌。

二十左右的年紀,營伍差遣官職已經領援兵營的參將了,這個職位,也是多少在沙場立下大功的武將們一生都巴結不上的高等武官的品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