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論商

順字行是張惟功一手創立,開張時才四個店,現在已經在九城之中開了八個分店,每個分店都有五六十個夥計,除了少數用來撐場面的在外請的中年掌櫃外,全部都是年紀在十幾歲的少年。

開店之初,當然也是歷受艱辛,好在,他是在夾縫中硬擠出來的道路,所選的經營方式和種類,除了會搶京郊苦力所呆的腳行和山西老倌們的塌鋪生意之外,並沒有觸動其余的權貴們的生意,開業之初到現在,兩年時間,迅速冒起,等到了要引人矚目的時候,現在是已經初成氣候。

當然,開業之初,他的身份和在宮廷之中的地位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大興縣和宛平縣兩縣沒有找過麻煩,鋪行與和買之役,火夫的力役,從來沒有人煩擾過他,五城兵馬司有時候幫著攆走一些來搗亂的宵小,當然,順字行自己的武力值就夠高的,小小的沖突,自己就能解決了。

發展到如今,惟功已經打算擴大經營的種類,穩中求變,同時,他也發現了一些跡象,順字行的經營方式十分成功,利潤豐厚之極,已經到了引起水池底下大鱷魚們注意的程度了。

……

“李東主好,有日子不見了。”

老蔡迎上前去後,立刻就是很熱情地和李文昭打起招呼。不過眼前這兩個南方商人眼力極佳,已經知道他不是當家主事的人,打了兩聲招呼後,李文昭和宋錢度就擠到張惟功身邊來,長揖致禮,口中道:“在下給張同知大人請安。”

“免禮,兩位想來是來照顧生意的。”惟功攙扶起兩人,聲音中帶著叫人愉快的語氣,對兩個青年商人笑道:“來上門的就是主顧,在這裏我亦未曾穿官服,大家就是以商對商好了。”

“呵呵,大人真是豪言快語啊,在下李文昭,南京商人,做毛皮生意。”

“在下宋錢度,做的是絲綢和瓷器生意,也做一些布匹。”

兩人自我介紹的時候,惟功笑眯眯的聽著,待他們說完,他便立刻道:“宋兄是不是松江府上海縣人,家裏在蒙元時是海商?”

“是的……”宋錢度吃驚於張惟功的年幼,更加吃驚張惟功的博聞廣知,呐呐道:“我家還是在南宋時就開始經商,蒙元時最興盛,本朝國初時太祖高皇帝禁海,後來就轉做絲綢北運,生意就馬馬虎虎,不能和祖上時比了。”

李文昭失笑道:“尊府一年最少幾十萬銀子的大生意,居然只是馬馬虎虎嗎?”

宋錢度低了低頭,但還是有點傲氣的道:“祖上在元時,每年獲得當在十萬以上。”

“呃……”

這個數字實在有點驚人,饒是李文昭是南京的富商子弟,也是很難想象,一個海商家族,一年獲純利十萬兩銀以上是什麽概念。

惟功看看兩個南方商人,笑著道:“上海舊名華亭,宋時番商輻輳,宋廷就在上海設立提舉司和榷場,蒙元時,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割華亭五鄉,立縣於鎮,隸松江府,其名上海……”

“大人真是博學。”

“在下今日長學識了。”

雖然宋錢度是上海人,家族是南宋到蒙元的海商世家,但對上海歷史倒沒有張惟功清楚,至於李文昭,也就只有瞠目結舌的份了。

“上海至京師三千八百裏,至南都八百裏,至蘇州境八十裏,多少商人販運松江棉布至南都一帶發賣,至淮泗、兩湖,閩浙,利市不小,宋兄家族怎麽在松江不做棉布生意,反而做起別的來了?”

“正如大人所說,棉布乃松江特產,所以鄙處的人蜂擁而上……做的人多了,就不如不做。”

“原來如此!”

棉花在明初時種植面積還不大,到明朝萬歷年間,最廣泛和最成功的種值區就是松江府,今上海地區和蘇州一部份,面積廣,土地和自然條件好,產量高,棉農熟悉,采摘和成品都有很完整的流程,除了松江,就屬山東兗州種值棉花也最成功。

在這個時代,普通百姓穿著的都是麻布,在唐宋時,冬天富人也不過蓋蠶絲夾絮的被子,到此時,棉制品算是推廣開來,棉花也成為松江府最大的收入來源,由棉花產生的各種布匹,也就獲利頗豐。

利益高了,當然是蜂擁而起,做的人多了,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自然下降。

“不愧是幾百年的商人世家,宋兄真是一語中的。”

張惟功點了點頭,微笑著道:“小弟要趕往潞河驛,有一些急務要去辦,兩位東主請在這裏隨意,有什麽事情,交待給老蔡就行了。”

“多謝大人關照,若有機會,在下想置酒請大人赴宴,可以聊的久一些。”

“我正有此意。”惟功落落大方,立刻答應下來。

兩個南方商人大喜過望,還想攀談,但街角已經又過來十余個騎馬的少年,全部是氈帽箭衣,與這邊的打扮相似,神采氣度,全部是出塵非凡,一見之下,便知道張惟功的伴當都趕過來,兩個商人才不得不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