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托付(第2/2頁)

朱希忠的苦衷,惟功盡知。

嘉靖皇帝不好伺候,威權之下,任何人都不能輕舉妄動。而嘉靖當年好道,每日在宮中練丹,除了以權勢掌握大局外,他不希望朝局和地方有什麽煩擾到他的地方……河套之失,倭寇之亂,韃靼之禍,都是這樣由嘉靖放縱出來的。

自有明以來,最失敗的皇帝排名中,世廟肯定是遙遙領先。

在這個皇帝之下,朱希忠這樣有雄心壯志,自身能力也高明的老人,居然也就只能在火場上救救人,雌伏數十年不能有什麽展布,對一個有心改變現狀的有能者來說,這真是莫大的悲哀和諷刺。

惟功看向老人的眼神,已經是充滿同情。

“今上現在看著還算聰慧,也仁厚,不過聽說有些喜歡財貨,這一點和他的祖宗到不一樣……”朱希忠笑了幾聲,又正色道:“和帝王是不能攀交情的,此點也要牢記。叫他時刻知道你是一個有用的而且沒威脅的臣子,比和皇帝之間有什麽私情重要得多!”

惟功正是這麽做的,所以他欣然道:“小子一定會照做。不過,現在談將來整頓京營,恐怕還為時尚早。”

“老夫只是叫你這樣有能耐的孩子記著此事,至於能不能成,付天而已……”朱希忠臉上已經盡是唏噓之色了:“大明立國二百余年了,京營從五十萬以上的虎賁之士到如今,帳冊上,十二團營,五軍營,神機營,四衛勇營,二十六衛……加起來還是有數十萬之多,但實際上呢?老夫這個當家人慚愧啊,加起來可用的京營兵,無非就是四衛勇營和皇城禁軍,還有五軍營裏有一些,總共也不足十萬精壯,能隨時奉調出京征戰的,不足五萬,能堪稱精銳,和薊遼邊軍相比的,不足三萬,能和戚元敬練出來的戚家軍相比的,那是一個也沒有了……強枝弱幹,承平時還好,萬一有什麽大的變故,比如當年土木之變那樣的巨變,再出也先那樣的豪強韃虜,我大明恐立刻有亡國之危,就算一時不亡,也肯定會有類似大唐末年的那種藩鎮之禍。京營不強,我心不得安,老夫死亦難瞑目了!”

不愧是幾十萬京營的當家提督,朱希忠雖然在歷史上不是什麽鼎鼎大名的人物,但此時儼然如神!

明末之時,可不就是因為京營沒有力量,朝廷失去統馭地方壓服地方的能力,結果出現遼東鎮這樣半獨立的軍鎮,祖大壽敢在陣前自行離開,朝廷居然也無能為力,固然和當時的皇帝能力有關,但自身無力,才是最主要的原因,隨著遼鎮如此,左良玉等統帥有樣學樣,一個王朝,尚處於大一統狀態,軍隊已經自行其是,幾乎不能節制,驕兵悍將無可統馭,其中弊病,有財政原因,也有將領家丁私兵化的原因,更有中樞無力,朝廷之令只能行於督撫,督撫之令不能行於總兵,總兵之令則只下於寥寥無幾的家丁,三萬人的統帥,所統管的其實只是自己身邊三百人的親兵和家丁,遇戰則營兵必潰,平時則毫無軍法,騷擾地方,軍紀敗壞無可節制,種種弊病,在嘉靖和萬歷年間,有識之士就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朱爺爺,我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做到什麽樣的位子,能做多少事,事實上,現在我心底有一件隱秘之事,那才是我最迫切要完成的目標。但無論如何……我答應你!”

看著眼前已經風燭殘年,而心系的卻是國家社稷的老人,惟功心中也是異常的感動。明朝勛貴之臣,若都如眼前這老人這般,又何至於到如今這般田地?

“甚好,老夫心中甚是安慰……”朱希忠深感欣慰,也是覺得自己果真沒有看錯人。眼前這少年,一看就知道是心志堅毅,不會輕許諾言,但只要許下諾言,也就絕不會輕易改變的那種人。

惟功答應了,就是會將此事視為畢生的抱負,至於成或不成,那就真的只能看老天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