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練槍(第2/2頁)

張惟功畢竟是看過紀效新書的人,戚少保當年在浙江帶兵打倭寇的遭遇他可是很清楚,在市井中招收的無賴混混,平時管束再嚴,甚至以斬刑來威脅,這般嚴格的軍紀之下,仍然是自行其是,動輒在戰場上逃脫,弄的戚繼光十分狼狽。後來還是招募的淳樸農民重新編組訓練,這才真正練成了海內無敵的戚家軍。

他可不想自己辛苦帶出來的全是一群惡棍,所以只收年紀尚小的少年,而絕不收那些成年的無賴惡棍。

最近這段時間,惟功一直在思索自己要練出一群什麽樣的部下。毫無疑問,未來最少十年之內,他不可能去邊關成為一個武官,他將在北京這個當時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城市中,練成自己的基本班底,靠這些人,打出自己的勢力出來。不論是錢財還是權勢,都是如此。

在教導這些小子們練了幾個月的基本功和刀法之後,現在他又加上了槍術的練習。

不論是戚繼光還是俞大猷都是槍術高手,並且練兵也是以長兵器為克敵先手,然後以盾牌和刀上前使用殺招,充當殺手。

如果這些少年掌握嫻熟的槍術,臨敵之時,一躍而前,敵人在兩丈之內將會毫無抵抗之力,只能等著被殺傷。槍法變化多端,對於各種武器,如棍、劍、叉、鏟、鞭、戟、刀、鐧等各式兵器,都有破法。槍的弱點,在於害怕敵人近身,在登城做戰,攻打堡、寨等近距離做戰時,殺傷力和方便程度就遠不及短兵器了。

考慮到他不太可能領著這些少年去攻城奪寨,練習好槍術,在威勢和殺傷力上都是上佳的選擇。長槍配合刀法,最少在京城之中,將會無往不利。

這一陣子,所有少年都開始練習槍法。惟功的槍術當然來自吳惟賢短時間的傳授,當時流行的槍法很多,沙家槍法、楊家槍法、石家槍法、馬家槍法、少林槍法和峨眉槍法等等。張惟功和吳惟賢學的是軍中的槍術,簡捷實用,以少林槍法為主,夾雜一些石家槍和峨眉槍法的精華在其中,和民間稍顯花哨的槍法不同,吳惟賢教授的槍術基本上是以群體配合及一招殺敵為主,拿來授給眼前這群少年,十分合宜。

張惟功將眼前這六十多名少年分成兩隊:一隊用一丈八尺到兩丈四尺的竹竿為槍身,另外一隊則是用一丈左右的硬木杆為槍身,根大盈把,尖徑半寸,身硬如鐵。竹竿槍身長而軟,重要在善用雙足,必須身隨其足,臂隨其身,腕隨其臂,進退迅速,講究的是群體的配合,每次出槍,都要強調整體性,三十余名少年正好分為三排,合力而擊,已經可以做到整齊劃一,但距離掌握好長槍,彼此配合,出刺的時候做到身法與長槍合而為一,這還差的遠。

另外一隊用木杆槍,槍身較短且粗硬,重在十斤出頭,這個重量,對少年來說握時間短還能把握,握的久了,就感覺吃力。但惟功沒有減輕重量,他已經傳授給這些家夥練氣養氣之法,夥食也很好,再不把力氣練上來,就不必留下來在他這裏了。這一隊人,主要練的是經過俞大猷整理過的少林棍法演化的槍術,主要是連戳帶打,不僅僅是戳刺,而是要將步槍當成短兵器來用,做到身法合一,戳刺之法和打法融合,這樣才算合格。

“總之,步伐和身法要配合好,戚家軍的槍術之所以成功,以長短配合,將槍術的所有變化都掌握隨心,同時熟知長短兵器配合……等你們槍術掌握之後,再練習變陣吧。”

“殺!”

在場所有的少年都是將長槍緊握,按惟功教導的姿式拿在手中,同時挺立腰杆,往地上重重一頓,一起喊殺起來。

雖說戚繼光和北軍是以“虎”為口號,不過這叫惟功想起後世的一些不好的東西,結果當然是學習先進經驗,每次他訓話或是訓練結束後,所有的少年都會用這樣的姿態,並且出盡全力,一起喊殺。

幸虧這是在冷鋪,四周那些窮的飯也吃不上的流民根本懶得理會這邊的動靜,兵馬司和錦衣衛也不會到這種汙水橫流的地方來巡查,不然的話,這樣的動靜還真是叫人感覺惶恐和害怕呢。

“城市裏的鴛鴦小陣……真是期待啊。”夕陽之下,惟功卻是很不負責任的這般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