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故事(第2/2頁)

土木之變,張惟功也是知道,這一役明軍損失極為慘重,有說損失五十萬的,也有說損失三十萬的,反正是損失慘重。

但這事情和英國公府也能扯上關系,還關系到現在皇上有沒有幼軍的事兒?怎麽想,他也是想不明白。

張元芳看到他懵懂模樣,不覺哈哈大笑起來。

“笑什麽笑,在小五跟前這樣,你真是為老不尊。”

叔侄兩人是在上房說話,外頭七嬸在太陽底下做針線活計的七嬸聽到動靜,提著茶吊子進來,給兩叔侄都加了茶水,又嗔怪著七叔沒個正形。

說起來,惟功早該改口稱他們為父母,但這小子在這一件事上是十分倔強,而張元芳夫妻倆知道小孩子心結一時難開,也就由他。

但平時相處,其實已經頗有一家人的感覺了。

“呵呵,我哪裏老,尚未及不惑之年,言老尚早,尚早啊。”

張元芳興致上來,一心想和惟功講古說故事,但看到妻子使了個眼色,醒悟過來,對惟功笑道:“小五你去看會兒書去,我和你七嬸有事要說。”

平時七嬸有什麽話也不背人,今日倒是挺奇怪的,張惟功答應著,一縱身往外,四五級的石階,行若無事的踏了下去。

他自己都有點兒驚嚇,這樁功真真了不得,練的日子不久,自己的身體已經萌發出了常人難及的勁力。

其實吳惟賢教給他的法門,是二十年苦練領悟,再和軍中高手切磋出來,當時的武術不像清末和民國時,在民間最為昌盛,也出了不少武學大師。在大明,一切高手,卻是九成以上都在軍中。

很多事情,不捅破窗戶紙就顯神秘,揭開了,也就是這麽一回事。

惟功雖小,卻是有兩世的閱歷,而且經歷慘變,心志堅強,自己苦練都有如許成就,何況現在有明師教導?

在階下,臉上撒滿了初春溫暖的陽光,七歲多的少年郎,總是罕見的毫無機心的笑了出來。

……

“小五要請老大吃飯喝酒?”

房間裏頭,傳出來七嬸的聲音,惟功心中一動,便是悄悄附到窗前,低下了身子。

“小點聲,莫叫小五聽到了。”

“他剛一步竄出去了,這會估計又到院外練刀去了,怕什麽。”

說是不怕,七嬸還是推窗看了一下,惟功正好伏在窗下,七嬸看了一眼,便又關上了窗子。

“是有這麽一回事。”張元芳沉吟著道:“二哥家的這大哥兒不是等閑之輩,好在小五心底也十分磁實,不會吃他的虧……你問這個做什麽?”

“唉……小五這客按說該請,我雖是女流,道理還是懂的。不過不是我舍不得,你剛做了一身新官袍,靴子兩雙,花費都不少,年前攢的銀子已經去了一半,最近咱們在城外的地裏要用銀子,最少也在二十兩之譜,買牛,修農具,花費也不少呢……”

七嬸絮叨的都是缺銀子的煩難事,說來好笑,三品武職官,一年的收入也不少了,但在英國公府這樣的巨族裏頭,卻是過的縮手縮腳。

“……說是住著不要錢,吃食也是不要錢,但大廚房的飯不是咱們能吃的,小灶一個月總得三兩,用的幾個下人,公中給他們錢之外,咱們隔一陣總要額外賞錢,最要緊的,咱們仨一個月六兩的份例,張福這個管公中帳目的管家就從來沒正經發下來過……”

“說這些做什麽……”還是七叔溫和的聲音:“小五不是亂糟踐銀子,也是有正用。”

“我不是攀他,再怎麽說過繼給咱們了,攢下銀子還不是給他?就是這一陣子怕是銀子實在不夠使了。”

“不然就把城外那幾十畝地賣了吧,以前咱們自立門戶,有地補貼最好,現在既然住在府裏了,留著地也沒多大用場了。”

“那怎麽能成!小五和咱們現在住府裏是看元功大哥的面子,將來元德和惟賢這爺倆當了家,惟功和咱們還能住這府裏?搬出去是遲早的事情……”

“唉,那就先緊緊吧,我聽吳遊擊說,給惟功教授武學,將來用錢的地方也不少,想起來也是件煩難事情啊……”

聽到這裏,惟功只能默默行開,心裏七上八下,一種難以排解的羞愧感覺,漸漸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