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親臨太原(第2/2頁)

連番大捷,自然要上奏朝廷中樞,在下一步的軍事舉措,自然也由樞院緊鑼密鼓的調配。嶽飛此戰,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戰果,原本以中樞及趙桓的設想,金兵自然要援救開封,與嶽飛主力決戰。怎料局勢發展演變至此,金兵以精騎突襲,一戰損失了絕大半的主力,雖然逃走不少,短期內是絕無可能再戰。而宗弼賴以在金國立足的兩支精兵,鐵浮圖與拐子馬更是全軍覆滅,如此局勢,則原本的調配指揮,自然要改弦更張,順應大局的演變才是。

嶽軍家主力齊集,匯聚在開封附近,而整個中原大地,除了開封附近幾座孤城外,再無女真人的立腳之地。潼關宋軍一知道嶽飛與金兵決戰的同時,已經迅猛發力,打通了兩軍之間的阻隔,與嶽飛所部勝利會師,近二十萬大軍駐屯中原,嶽飛所部相機奪取開封,潼關的宋軍則已經開始謀劃過河,修築多道浮橋,預備大軍多路過河,與突入到河北做戰的太原方向的宋軍會合。

與此同時,韓世忠等諸部亦是奪取了山東全境,與金人隔河相望,亦是可以隨著戰局的發展,而展開下一步的舉措。

可以說,整場戰役已經在向著整個樞院參議的計劃而開展,第一階段交由嶽飛負責的戰事,不但順利完成,還達到了預期之外的效果。剩下的,便是太原方向禁軍在河北的戰事,是否能收取奇效,徹底打亂敵人,使其首尾不能相承,甚至舉國大亂。

因為戰事進行的如火如荼,趙桓已經不能在長安安居,南方的政務運作,後勤支應,有李綱這個老臣負責,他可以完全放心,而長安則有趙開等人,也足以信任。自嶽飛進入中原,頻傳捷報之後,趙桓便下令在太原成立行台,將張俊與趙鼎等人,悉數派了過去,等戰事焦灼,瞬息數變之時,雖然諸多樞密全在太原,到底是幹系太過重大,許多事情只能請示趙桓之後,再來實施,公文往返,虛耗時日,這樣一場舉國大戰,趙桓雖覺不必親征,卻也覺得以當下的通信條件,依賴信鴿或是戰馬傳遞信息,不能完全放心,在四月底時,正當嶽飛要與宗弼決戰之前,他率領整個樞密班底,包括所有的數百名參議軍事,再加上三軍留駐長安的駐軍,以及殿前班的大半侍衛,數萬人馬簇擁左右,以親征潼關以策應前方的名義,浩浩蕩蕩出得長安,到得河中府時,由龍門渡河,入河東境內,則迅速趕路,幾天時間,就已經得到太原城內。

太原雖然屢遭兵火,卻也是浴火重生。這一年多來,數十萬民工百姓奮力搶修,雖然此城不能與當日晉陽全盛時相比,與被毀之前,卻也不可同日而語。數十裏的城墻沿著渭水環繞修築,敵樓城碟森然矗立,無數張床弩強弓,冷然對著一望無際的廣漠平原,加上森林環列的禁軍甲士,這座河東重鎮,已經與靖康二年時不可比擬,幾萬金兵圍困破城的慘劇,再也不可能發生。

得知皇帝禦駕到來,城內諸多使相與領兵大將,紛紛到得城門處相迎,各人在城門兩側躬身行禮,趙桓在輅車之內,看到諸人前來迎接,便將車窗放下,向著各人含笑致意。而城門附近的文臣武將,連帶數十萬禁軍百姓看的分明,想到皇帝中興天下,英明神武,此來必定又能大敗金兵,恢復河山,各人心頭激動,紛紛呼喊問好,萬歲之聲,響徹雲宵。

到得城內,因為整座城池多半是重新修建,太原又是河東路的首府,城內的轉運使官衙甚是巍峨軒敞,便臨時充做行宮。等殿前班搜索清場,確認安全後,趙桓也不及休息,便立刻下令,傳見城內統制以上的將軍,以及所有的樞院使相。

待得張俊等人依次進來,趙桓待他們見禮之後,也不及多說,劈頭便向虞允文問道:“太行那邊情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