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壯懷激烈(第2/2頁)

以他的性子,坐困愁城,面對轉眼即至的大規模戰事而無用武之地,卻怎麽能教他不愁眉不展。

有心去求皇帝,卻知道自己捅的簍子不少,若不是皇帝欣賞,只怕早就罷官免職歸鄉為民了。而此時在這裏教練新兵,本就是皇帝的意思,幹冒聖意一意求去,他並不敢。

李顯忠待他說完,心中極是佩服。虞允文與樞院參軍司的計劃,他也受命參與,此事份屬絕密,象張憲這樣的一軍統制也還不能參與其中。而張憲只憑一些蛛絲馬跡,就能覺察的十之八九,皇帝說他是難得的將才,此人確實是受之無愧。

而趙桓將此人困於此地的目的,他也差不多知曉。來年開春整個的作戰計劃,是要由荊襄發動,然後兩準與川陜跟進,以張憲的性格,雖然在戰場上是人中英傑,然而由太原攻城一戰凸顯其人性格上的弱點,卻也是非常明顯。只見局面,不掌全局,便是趙桓對他的評價。

若是放得此人回到前線,天知道他能打出什麽漂亮仗來,而河東打的越大,對整個戰局的演變就會越發不利,所以張憲能力越強,此時反而越得被拘束在長安,不使他妄動。

李顯忠心中明白,卻並不敢向張憲說明,只含糊笑道:“兄長已經是名將,兩府斷然沒有把你這個赫赫名將放在這裏不用的道理。”

“兩府?”張憲噗嗤一笑,點著李顯忠道:“政事堂早就不能管軍事,樞密院幾位相公現下都出外,還有誰還理會我。”

他知道李顯忠的難處,也不逼他,對方即將遠行,也不好托他為自己到皇帝面前說情,當下扯開話題,兩人議論些不相關的軍務,到得軍中就要閉營時,李顯忠又向張憲借了麾下大將牛臯相隨而行,得了承諾之後便告辭而出。

此後數日,李顯忠奉命西去,除了帶了幾十個內殿直侍衛外,尚有奉聖軍副統制牛膏率百余輕騎,連同蒙古百戶合勒帶著十余名蒙古騎士,一同相隨,與李顯忠一同往漠北而去。

依著計劃,到得漠北與合不勒商議妥當後,牛膏率少數人還長安,而李顯忠則帶數十心腹將士,赴萬裏之遙,趕往西域,前去觀察剛在西域穩住陣腳,正在攻殺攻伐其余諸國的耶律大石。

上元已過,天氣猶自沒有和暖的跡象,在灞橋送別李顯忠的張憲,看著四周殘雪未盡,凍土依然,不禁有些淒然,向著李顯忠道:“兄弟要去萬裏之遠,怎麽沒有故舊親朋來送也罷了,朝中陛下沒有指示,命相關官員送行麽?你畢竟也是代天行事!”

李顯忠笑道:“男兒大丈夫,計較這些身外虛榮做什麽?我雖奉命出使,其實差事機密,大張旗鼓的讓人送什麽?至於親朋故舊,我家中家將都跟隨父親,到橫山去了。”

“橫山?”

張憲心中猛然一驚,象李顯忠這樣的黨項世家,近來被派往宋夏邊境的不少,朝廷究竟是何用意,難道在中原與金兵動手的時候,還有心圖謀天下?

李顯忠並不理會他的心事,張目顧盼,只見四處蕭然,殘枝禿樹殘雪遍布,而道路兩側行人不斷,皆是佩刀挾劍,氣態昂然,偶有禁軍通過,也是甲胄森嚴,弓箭銳利,刀槍耀眼,幾年之間,天下局勢大變,而大宋軍民百官的精氣神也是大變一場。

他見張憲始終有些意興索然,知道對方還是為不能趕赴前方為苦,心中暗笑,想起對方當日太原城下的英風豪氣,不禁朗聲道:“此後一別良久,突然想起一首詩來,願賦給兄長一聽。”

張憲精神一振,笑道:“你背吧,且聽聽看。”

“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還家且行獵,弓矢速如飛。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間帶兩綬,轉眄生光輝。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張憲默然良久,漸覺胸中血氣翻湧,不禁向李顯忠笑道:“你且去吧,必定不負你此詩相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