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擬詔(第2/2頁)

趙桓長篇大論,費倫聽的極為仔細,待聽到趙桓吩咐注意金國上層情形時,他卻不禁面紅過耳。這兩年時光,雖然努力改革加強行人司的作用,甚至用收買滲透等辦法,收買了金國上層中大量的契丹和漢人官員,所得消息甚多,不過若想真正介入女真貴族之中,在萬戶以上的貴族家中安插耳目,委實是太過困難,現今行人司所得消息,仍然多半是來自中下層官員及道聽途說,只有將無數條消息歸總綜合,加以區分之後,才能得到幾條真正有用的。

趙桓看到他臉色,知道這心腹愛將心思,原要安撫幾句,卻因此事太過要緊,便也置之不理,只望對方在壓力之下,能更加用心才是。

待費倫轉身折出之後,趙桓連日閱兵,原也是極為疲憊,卻正值歲末,不但政事繁蕪,種種官樣文章亦較常日為多,只得強打精神支撐。

待到正月,除了政務之外,還有諸多賞賜燈會,遊玩家宴等務,若不是內宮多了一個皇後,使得他少煩勞一些,卻是差點兒支持不下來。

與將大半的政事交給兩府處置的北宋諸帝不同,趙桓基本上事必躬親,韓肖胃自回長安後,與翰林學士王用誠一起擔任知制誥,每日發出的詔書由數十道至上百道,甚至常有皇帝親自過問某一州府政務的情形發生,這就使得這些原本是清要顯官的職務,顯得繁雜勞累,王用誠年輕,而且文思敏捷,韓肖胃雖然學術精純,在措辭詔書的時候,因為性格因素,總是瞻前顧後,不敢輕易下筆,這就使得他每一詔書都需耗時很久,常常有皇帝吩咐下來,韓肖胃便得徹夜趕工的情形發生。

這一日他卻又是趕了個通宵,臨行之際,卻又想起給李顯忠的詔書尚未寫完,只得臨行折回,展紙細思良久,方落筆寫道:“敕某,爾方年少,卻能武藝精強,而深知兵法,才能之異,志力之強,亦足以觀矣。今命爾宣撫諸戎,可便宜行事,莫負朕望。”

這個任命含糊其事,甚至沒有具體的官職,昨日收到皇帝手劄,卻與現在擬就的詔書差不許多,擬詔也不過只是走了個過場罷了。

韓肖胃搖頭苦笑,自覺有些難堪。事情太多太繁也還罷了,象這種含糊其辭的詔書,依著以往的舊例,知制誥是可以拒絕擬詔的。

甚至,如果任命不符命知制誥的心意,都可以斷然拒絕擬誥,而皇帝和中書也絕無辦法強迫知制誥草擬不合心意的詔令。

而到得今日此時,雖然制度沒有大的改變,而以趙桓的威權日重,兩府中唯一能挺著腰身與皇帝說話的李綱仍在襄陽主持軍政事物,其余諸多相公都依命承旨行事,象前朝那樣與皇帝對噴口水的事,今時此日是再難發生,而自己一個知制誥,又如何能扭的過這大局?

他滿心別扭的收起詔書,待到了自己衙中後,便命吏員將擬好的詔書分別傳發。待到中午堂饌之後,卻聽得皇帝召見,便又急忙往著宮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