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兄弟辯論(第2/2頁)

話音未落,便聽趙桓接口道:“三弟果然是知已。”

趙桓一面說,一面朗聲大笑,大步向前,執著趙楷與趙樞的手,仔細看了半響,然後方道:“兩位弟弟在五國俱是受苦了。”

趙樞見他面色沉重,雖然不知真情假意,心中猶自感動,當下呐呐開口道:“陛下聖容也是清減了許多,這幾年操心國事,比咱們更加的受累了。”

趙楷卻道:“陛下,太上皇尚在五國,咱們何能言苦!”

趙桓早知道此人必定會發難,卻不曾想一見面就是直截了當,一刀見血。

一時間殿內氣氛冷落下來,不但趙樞駭的不敢說話,其余內侍及殿前班直,俱是默不做響,一聲咳喘不聞。

趙桓知道回避不過去,一面命各人坐下,一面答道:“朕在五國時,與太上皇相依為命,朝夕相處,三弟在此,朕亦不諱言當日有父子兄弟相疑的事,然而國破家亡,太上皇對朕有厚望,朕亦知為君不易,非尋常人所能想象。”

他現下所說的,自然是包括趙楷奪嫡在內的一系列的宮中往事。

趙佶甚喜趙楷,差點有廢立的事。而趙桓受了多年委屈,金兵打到城下,老頭子傳了皇位,來了一大幫文臣武將躲到東南,而事情完了就逍遙回來享福?趙桓心中自然不爽,等金兵第一次退走後,趙佶還京,父子二人還沒有說幾句客套話,趙桓便請太上皇進了龍德宮,而安排門禁森嚴,禁止外官入內,甚至趙楷常至龍德宮探視太上,趙桓都是不悅,而屢次警告。趙佶為了息事寧人,只得讓趙楷沒事不要再來看他。

當日父子猜測失和至此,而國滅家亡後,父子兄弟一起被俘,身為楚囚,又一起種地耕田,受盡辛苦,當日的一些小小過節,自然早就不放在心上。

趙桓所說的這些,針對趙楷的質問解釋,已經將父子感情失和而不迎還太上皇的疑問,輕輕揭過。

見趙楷無語,趙桓又道:“至於迎還父皇,朕每時每刻思之。然而金人假托議和,其實不過休養生息罷了。朕回長安前,金人安有議和之說?朕這幾年整軍頓武,勵精求治,屢次大勝之余,金人亦屢次議和。而每次大戰,金兵多有上將慘死戰場者,太上皇與諸兄弟卻是越來越穩若磐石?這是為何?便是咱們打的他們越疼,則他們膽子越小,越想和咱們議和,奪了咱們膏潤土地,金銀子女,然後年年收取貢賦,而讓朕稱臣稱弟?朕豈能讓他們如了意!”

趙楷其實已經被他說服,在趙桓之前,宋朝積貧積弱,只有主動求和,從來沒有強敵反過來求和的道理。他並非蠢人,金國求和的道理心裏也是明白,只是看著神情氣質已經與當日遠遠不同的皇帝,心裏卻情不自禁的想和對方頂牛。

因木著臉答道:“陛下說的不錯,不過亦需想想太上皇年事已高,而身體越發病弱,現下就是有和議,陛下臥薪嘗膽,十年之後再去征伐亦可。若是一意不許和議,難免坊間有些議論,此亦人之常情。”

趙桓哪裏不知此人心思,見他侃侃而言,心裏原本的緊張卻是漸漸消逝。

他原本以為,這個和趙桓鬥了十幾年,差點就爭倒儲位的皇子,必定是一個心智深沉,足計多謀的人物。豈料一見面之後,對方盛氣淩人,一副與皇帝辯論的樣子,怎麽看去,都不象是一個政治上的老手。

幾番對答後,趙楷的本性暴露,純粹是不服氣這個兄長的意氣之爭罷了,趙桓便更加放下心來。

待他說完之後,趙桓臉色和霽,並不象趙楷那麽劍拔弩張,只是微笑道:“既然三弟只是關心太上皇的安危,朕這裏給三弟立下軍令狀好了,太上皇必定會被迎回,而且是風光而回,非是此時這般的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