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收發自如(第2/2頁)

其實就憑著秦檜殘害嶽飛一事,趙桓自覺殺他一百回都是輕的。不過此人當時痕跡未露,不能就這麽一刀宰了,況且也確實是能員幹吏,這幾年趙桓用的得心應手,覺得用此人來趟地雷陣是件蠻有樂趣的事,便越發舍不得拿他下手了。

當下陪著小心答道:“臣與嶽飛素不相識。”

趙桓臉上泛起一絲笑意,又問他道:“朕信重嶽飛,令他統領大兵。近來頗有些閑話,你如何看?”

秦檜心裏“咯噔”一聲,知道這話要緊。

偷眼去看趙桓臉色,偏是莫測高深,委實不知道皇帝是何用意。

是當真詢問自己意見,還是對嶽飛有了提防之意?

他腦中急速運作,左思右想,終覺得需留著小心才是。於是肅容答道:“臣以為,嶽飛確系忠臣,且又是良將,為上將統兵十萬,本朝亦有。只是不可以為常例,時間久了難免尾大不掉,武人不讀書,不明春秋大義,一旦勢大難制,難免會太阿倒懸,還請陛下留意。”

趙桓問的急迫,他這答話卻是滑光水凈四面不沾,既又肯定了嶽飛的能力,又請皇帝留意武將勢大難制,急切之間,卻也虧他想的出來。

趙桓聽的只想發笑。這一番對答雖然算是巧妙,卻也正符合他對秦檜性格的猜想。

卻只是不露聲色,向著秦檜道:“你雖如此說,嶽飛適才知你待罪來京,卻委實說了幾句好話。”

見秦檜支楞著耳朵等著自己說話,趙桓卻淡淡道:“朕說他是武臣,對朝官的評論需得謹慎。然而不怕猜忌,敢於直言,朕也甚是取他的忠心。”

秦檜簡直是感激涕零,連忙點頭道:“是,嶽飛此人確實是忠義可鑒,臣也甚是佩服。”

這一番對答,秦檜以為鄭重,卻不知道趙桓肚皮險些笑破。嶽飛直率,知道自仁宗改制失敗後,神宗亦是失敗,而國家苦於積貧積弱久矣。比若仁宗年間,國家養兵百萬,而朝官及吏員亦是百萬,漢時七八千人養一官,宋人已經是兩千余人養一官。加上眾多的衙門機關的吏員,數字簡直只能用可怕來形容。而宋朝官員采取的是終身制,哪怕是犯錯犯罪,也只是降罪貶官,很少有免職辭退的重罰。這種傳統已經深入人心,想略改一點都是極難,嶽飛不知道秦檜等於是被趙桓趕鴨子上架,還以為此人與王荊公一樣敢為天下先,勇於任職,所以佩服贊賞。而趙桓深知底細,再看秦檜此時的模樣,心裏竟是樂不可支。

只是他為帝久了,不自禁的帶了點時人的思維方式。自覺這樣作弄大臣不成體統,因收了笑意,轉過話頭,突然向著秦檜斥道:“你此次被彈劾,總歸是奉職不謹所致!”

“是,臣罪在不赦,請陛下降罪。”

秦檜遠沒有宋朝大臣所謂的風骨,一聽皇帝斥責,立刻起身免冠認罪。

趙桓板著臉數落道:“你才為相幾年?前幾年財賦上困難,朕也不能如祖宗一樣賞賜大臣錢財,你的俸祿便是一點不用,夠買多少畝地?一百畝?可是這幾年下來,你四處買地,現下記在你名頭下的田產,已近千頃,禦史彈劾你貪墨,豈是假的?”

秦檜無可辯白,雖是深秋,額頭汗水淋漓而下。

其實宋代官員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收入,已經成為成例,很少有人因此被彈劾。比如天下聞名,先天下憂而憂的範文正公,為官沒有幾年,也是買了萬畝良田。這種事向來是士大夫間的傳統,也不消說得。只是趙桓改革台諫制度,不象以前純以進士為禦史,而且對貪汙罪也極為重視,借著這個理由辦了很多大臣。秦檜這兩年已經極為收斂,還是被人揪出了老底,咬著不放。

若論宋廷傳統,一個宰相被如此斥責,除了自請辭職,然後徹底退出政治舞台外,再也沒有別的選擇。

趙桓不依不饒,將秦檜許多劣跡說出,見對方面無人色,便又放緩了語氣,向秦檜道:“不過前朝諸公都是秀才,一旦為官則鮮衣怒馬良田美宅並置,可細究乎?此中關節,朕亦明白,非你一人如此。只是國家常例俸祿外,還有賞賜,若再貪汙,則無可寬恕。你日後不可再犯,朕有用你處,需得自愛謹慎,你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