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天子詔來(第2/2頁)

雖然話沒有點明,嶽飛心中已經完全明白,從皇帝到樞院到李綱都沒有動靜,卻是因為顧忌上皇一事的原故。

若是金人來攻,自然要戰。而當此微妙之時,宋兵主動出擊進攻,不論局勢如何順當,皇帝也當不起一個無視父親安全的罪名。

他在心裏嘆息,痛苦失去戰機,卻對迎還太上皇一事全無抵觸心理。在嶽飛這種純粹的武人心中,太上皇的被俘仍然是軍人最大的恥辱,軍隊的職責保家衛國,而“國”這個字,原本就是包括皇帝在內的。

知道此事後,嶽飛反而變的輕松下來。既然局勢焦灼,不如拭目以待也好。反正兵貴精不貴多,多余點時間出來訓練也是好的。

他又與李綱閑話幾句,知道李綱雖然私邸,其實每時每刻都有公務纏身,眼瞅著又有一群青袍或黃袍的官員已經等在外室,他也不便久留,向嶽雲一使眼色,父子二人站起身來,向著李綱笑道:“今日已經攪了相公好久,時辰不早,末將父子這就告退。”

“好。”李綱也不虛留,也站起身來,笑道:“我這裏每日如鬧市一般,要真的與三五好友飲茶談心,是萬萬也做不到了。還待以後天下無事,到時候再與將軍把酒言歡。”

嶽飛當著這個海內人望,也只唯唯諾諾,躬身退出。

待退出門外後,其余諸官早就等的不耐煩,各人也不等李綱叫進,早就魚貫而入。

嶽飛尚未走遠,裏面早就吵嚷起來,嶽飛又悶聲走得幾步,才轉頭向嶽雲道:“臣門如市是好事,位高權重,卻也是壞事,這樣的日子,我一天也受不得。”

嶽飛除了與李綱寒暄問好外,再也不敢插話,早就悶的厲害,此時先長出一口大氣,笑道:“兒子也受不得,還是做武將好,一刀一槍,謀略算計都只對著敵人,這樣自己人天天上門來鬧,打不得罵不得的,委實頭疼。”

嶽飛搖頭一笑,也不答兒子的話,父子二人逶邐出了後園,仍由側門出去,外頭等候的親兵們上來迎著,待二人上了馬,便簇擁著出門,往城外大營中而去。

此後嶽飛整軍頓武,日夜不綴,同時密切留意北方消息,又過得十余日,卻是接到長安詔書,皇帝命他趕往行在述職。

如此一來,顯然是一時半會不會再有軍事上的行動,除了太行一帶義軍仍與金兵接鋸外,全國各地這半年多來,竟是太平無事,兩邊偃旗息鼓,若不是矛戈相向,竟隱然有了幾分太平時節的景像。

嶽飛接到詔命,心中知道這是皇帝要更加倚重自己的表示,卻總覺有些忐忑不安。

靖康二年時,他只不過是一個尋常小校,哪有機會目睹天顏。其後數年,他屢立殊鄖,趙構對他信有加,已經做到了鎮撫使的位置,若不是苗劉兵變,劉光世悍然起兵,嶽飛終在最緊要的關頭,為大局計不惜背棄趙構,聽命趙桓詔命,起兵撲滅劉光世叛亂的話,趙桓獲得大權之後,是否能如構一樣對他信任倚重,也委實難講。

他自己當然不知道趙桓之所以用他,是對他太過了解的原故。而深夜靜思,反而覺得自己發跡頗有些不光彩處,而趙構失足淹死,明眼人都知道究竟是誰下的命令,也使得他對趙桓很有戒心,甚至有些許的不滿。

他這些心事,只能深藏心底,平時別說宣諸於口,連自己私下想想,也迅速轉過念頭,不敢多想。天下大勢如此,趙桓的表現已經折服所有文武官員和百姓的心,便是他自己也清楚明白,趙桓不論有什麽不是處,也是現下大宋最英明果決和最值得信任的君主。

接到詔命之後數日,嶽飛終將手頭軍務分別交待下去,營中盡是他的親信大將,加上有李若虛參贊提調,還有李綱在不遠處的襄陽城中,諸事皆可放心。到得八月二十這一日,嶽飛帶上嶽雲與王德諸人,連同幾百親兵,帶著一些土產禮物,一行人清晨起身,除了幾輛大車外,俱都騎馬上路,以便早些趕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