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2頁)

趙鼎知道皇帝意思,心中感動,卻仍然皺眉道:“諸將求戰,臣與曲端不允,就是害怕中了敵人埋伏,一個回首不慎則前功盡棄,陛下如此決斷,臣還是以為有些行險。”

張浚斜看趙鼎一眼,只覺得此人城府心胸確實強過自己,原本的那點意氣之爭,確是無聊,當即也站向前去,向趙桓道:“趙鼎所言很是有理,今大勝之局已成,來春攻下太原是必然的事,若是行險一擊,萬一不得手,反墮我軍士氣。”

趙桓先是搖頭,繼而大笑,左手按劍,右手點頭趙、張二人道:“你們只道金人示弱,追擊乃是行險。其實這種退兵辦法,反道是說他們心虛。你們想,金兵明知潼關天險不可逾越,卻集結大兵在此,虛耗了多少糧米?幾個月攻打不下,士氣軍心有多沮喪?況且,金兵精銳數萬,自河東大敗逃回,又多半被困在太原城內,只有韓常帶著漢軍殘部不容於女真萬戶,奮然自己逃到宗弼帳前,女真兵能戰的不過十萬,靖康二年東西兩路軍相加的數目,尚且不足此數。今次調動大軍,潼關陣前的老兵並不很多,只有五六萬人,其余契丹漢軍,定無戰力。唯其於此,金人諸帥以精銳帶在自己身邊,倉皇退卻以存實力,待來春好去援河東,今若不以雷霆一擊,打的他們真正傷一下元氣,來春河東戰場,必定還有一場血戰。”

趙桓此語,一來確是有他自己的見解,二來卻大半是在宮中召見虞允文分析天下大勢時,兩人根據多如牛毛的軍報敵情,分析得出。

他以不容質疑的自信語氣說出,眼角卻瞟向不遠處的虞允文,只見他神情如常,微笑侍立,便又扭過頭來。

見趙鼎與張浚等人面露沉思之色,趙桓又斷然道:“朕以騎兵先行,趕往虢州破韓常、王破龍,卿等與曲端,並命張憲的奉聖軍合為一處,相隨而至尋機與敵野戰。”

“這?”

不但趙鼎與張浚相形失色,其余各樞密,甚至吳玠等人,也是面露吃驚之色。

趙桓心中得意,他此次出京,一來是看民政,二來就是要突然至軍前,領兵親征。這樣一來,樞密們雖然眼前,而敵情如此,並不能怎麽勸阻,而宰相遠隔千裏,更是沒有辦法。

當今正是戰時,他並不願做一個手無縛允之力不能掌握軍隊的垂拱而治的文人天子,而是要挾弓帶劍,縱橫疆場。

而今日如此行事,也是看準了金軍士氣低落,戰馬入冬後也是瘦弱,雖然還是在中原大地與敵交戰,卻只有勝無敗,以近二十萬西軍精銳,縱是蒼皇出戰也不會吃金人很大的虧,何況如此良機?再者,他與虞允文縱論戰局,也知道當今由宋守金攻轉為宋金相峙,以宋人全國之力搏剛由遊牧民族轉為國家體制的金國,便是要抓住一切機會,利用每一場戰爭來消耗敵人的力量。

如此一來,這一良機怎麽能輕輕放過!

見各人還想勸阻,趙桓斷然道:“不必再勸,今軍情緊急,朕不但此時要親領兵馬,將來還要與諸君直搗黃龍!”

天子如此勇毅,甚至“直搗黃龍”這一句嶽飛的名言也被趙桓提前借用,大臣與將領們無不感奮,也再無話勸阻,當即決定下來,由吳璘和關師古、郭浩等人統領騎兵,和趙桓一起先行出發,而張浚趙鼎等人,與曲端吳玠諸將,領步兵主力在後,隨時支應前方。

趙桓由著各人商量,自己只默然看著不遠處的宋軍大陣,紅日西斜,十幾萬人的軍隊如同螻蟻一般,就在他的腳下,任由他的決定行事,思想起來,當真是豪氣頓生。

正在此時,卻見關城下不遠處有幾十只顏色不一的鴿子飛起,撲騰著翅膀飛向羅列各處的軍宮,而在鴿子飛去不久,各營中的宋軍開始騷動起來,一隊隊士兵自營帳中奔出,營門處的大鼓響起,各人著甲執刃,牽引戰馬,裝裹衣服與糧食,開始往著營門處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