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龍口大捷(第2/2頁)

趙桓通曉歷史,知道這時候的西夏已經遠遠不及當年,武備廢馳,軍無戰力,若不是這一代的夏國國主通曉左右逢源之術,而金伐宋又很是不順,要留一個制衡,只怕十萬金兵精銳入得夏境,夏國滅亡的時間就得提前幾十年了。

只是此時此刻,一切還沒有著手進行,他也不想給臣下太操切的印象,便隨口敷衍答應,以示自己雖然想圖謀西夏,卻不會急切從事。

“陛下聖明。”

虞允文躬身一禮,正要再說,卻見一個內侍匆忙進來,到趙桓耳邊低語奏事,他知道必是機密,便轉過頭去,假裝欣賞這閣內墻壁上掛的山水字畫。

“好!姚端、張憲,不負朕望。”

趙桓聽得幾句,已經是擊掌贊嘆,然後又向那內侍盤問幾句,就揮手讓他退下。

看著虞允文似乎明白,趙桓忍不住大笑道:“適才禦前第五軍有人來報,其所部副總管和前軍統制姚端,加之參謀張憲,統大軍萬余,先是在宜川大破金將王伯龍所部,然後迅速回援長安,知道金兵已敗後,便半途轉向,前去邀擊敵人殘兵,將萬余人,在龍口伏擊敵人,一戰破敵,斬首過萬,伏屍無數,敵人騎兵雖然有先至而逃過江,卻也吃了他們老大的虧。”

虞允文雖然不如趙桓這樣喜形於色,卻也是興奮之極,當下站起身來,向著皇帝稱賀道:“陛下,自靖康二年來,我軍從未有過如此大勝!”

趙桓喜不自禁,點頭道:“打敗敵人小有斬獲也有,不過還從來沒有過一次斬首如此之多的,富平一戰,也不能比!”

他站起身來,喜滋滋道:“如此一來,河東必落我手,而太原敵人也不可保,天下大勢,終於定矣,從今往後,但止是朕的禁軍與敵人在疆場爭雄,而不是疲於奔命,四處守土了。”

虞允文尚未及答話,聞訊趕來的張浚與幾個宰相已經一起來到門外,趙桓的話卻正好被他們聽到,眾人奉命進入後,便一起躬身道賀,只道:“陛下神武,方有此大勝,當頒詔天下,使天下臣民鹹使知之,普天同慶。”

“可,此事就以樞院的名義去做。”

張浚躬身應答,也是臉帶笑意。這個人雖然剛愎,頗有些志大才疏,然而論起忠誠和敢於任事,卻也是趙桓身邊掐尖的臣子,他由康王的心腹大臣完成這個轉變,到此時真心實意的為趙桓手中的成就而感到欣喜,卻也趙桓感慨不已。

只是答對之後,張浚突然想起一事,向著皇帝問道:“適才臣在樞院接到軍報,卻只是提到姚端一部,而張俊本部兩萬多人,又沒有去宜川與王伯龍交戰,龍門一戰,亦沒有提起張俊與楊存中二人,卻不知道他們到哪裏去了?”

說到這裏,張浚臉色已很是不快,不管如何,他身為樞密使,協助皇帝統管天下禁軍,張俊身為一軍的總管,適才的軍報如果是他派人呈送,先是送給皇帝,然後才至樞府,而樞密使居然還要從皇帝的口中聽到詳細的軍情,無論如何,這是一種很惡劣的僭越行為。

趙桓聽得他問,卻是冷笑,只道:“適才軍報,是姚端、張憲二人派人呈來,問及張俊,卻只說當日分兵,姚端所部先破王伯龍,然後相隨張俊,來援長安,及至消息傳到軍中,張俊決意仍然前來長安,姚端請戰,張俊但默然不置不詞,任憑他們去做罷了。若是朕料的不錯,張俊的報捷軍報,不日便至。”

說到這裏,各人已是了然於心。

這些天來,張俊所部消息不通,其實並不是遇到險惡敵情,而是副總管前去邀擊逃敵,而主將靜候消息,若勝,則飛馬報捷,若敗,則可推脫責任。張俊身為主將,其為人如此不能擔當,甚至打算奪部下功勞,當真是不堪之極。

張浚為人甚是剛烈,聞言之後,當即就向趙桓道:“既然如此,不若委姚端為總管,免去張俊官職,讓他回家待罪!”

虞允文是新任的樞密副使,當下卻搖頭笑道:“臣以為陣前易將不妥,出了亂子可不得了。”

張浚看他一眼,只道:“那又如何,我不信楊存中等人,肯跟著張俊胡鬧。”

他是前輩,擺出教訓後輩模樣來,虞允文也不便再說,只得含笑後退,不再說話。

趙桓原也想趁機把張俊這個無能之輩拿下,此時卻也變了心意,只笑道:“張俊此人功利心太重,朕很不取他這一條。不過這會子倒是好事,姚端大捷,名聞天下,這人身為姚端主官,豈不眼紅?只怕靴子都踩爛了幾雙,且讓他去河東,與姚端一起,相機攻伐,朕想,他會賣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