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潼關大戰(117)(第2/2頁)

這一番話說趙桓當真舒服,對方既又解釋了為什麽不肯奉詔,又很是謙抑,不肯接受自己過於客氣的問話,年經雖小,城府應對已經遠過常人。

當下順著他話頭,狠狠瞪了姚平仲一眼,向他道:“虞允文尚且知道此時是國家用人之際,他一介白身,年紀輕輕,還一心效命於朕,這就更加難得。到是你,身為國朝大將,當年的事不必提,其過在朕,不過君臣無獄,你不曉得麽!”

他所說的君臣無獄是一句儒家有名的話,乃是說君臣之間,沒有是非對錯,做臣子的不能怨恨皇帝,根本沒有官司可打。

這姚平仲當年獻計不為趙桓所用,兵敗後一心避世,官府朝廷數次征召他只是不理,臨安一役後皇帝親下詔書征召,還是不理。是以趙桓此時拿這個名頭斥責,也屬應當。

待他說完,姚平仲方才知道皇帝適才為什麽不理會自己,他急忙跪倒,用極其誠摯的語氣答道:“臣自東京陷落後便心灰意冷,這原就不對,陛下臥薪嘗膽,自北國千裏迢迢逃回,臣得知道還心中懷疑,不肯即可來陛下身邊效力,更是不該,臨安事後,臣有意保有白身,好便宜行事,卻不理會陛下此時是用人之際,沒有奉詔,臣當真該死。不過,自陛下一意與金國交戰,絕不再以中華上國侍奉小國之後,臣就很是敬服陛下,絕沒有以當年的事記恨埋怨陛下,陛下若是不信,可將臣明正典刑,臣死而無恨。”

趙桓靜靜聽完,終點頭道:“你在靖康二年時怨朕,也屬應當。現在既然願意出來做事,往事不提也罷。你且退到一邊,讓虞允文說話。”

“是。”姚平仲與皇帝揭開往事過節,又親眼看到皇帝的模樣舉止果然與往日當真不同,一舉手一投足,問話對答完全沒有當年的那種孱弱與陰冷,而是自信中帶有沉穩,親和中又有君王的霸道和堅毅,與往日相比,簡直是判若雲泥。

他心中慰帖,知道今日決斷很是正確,便靜靜看向虞允文,等著這個自己佩服的五體投地的青年英才,向皇帝陳說此戰關節。

卻聽虞允文向趙桓道:“陛下不肯輕離長城堅城,避難川中,當真是英明之極。以臣之見,敵人精騎進犯,所領將士都是金國精銳,又多馬匹,陛下若是就道逃走,很難不被對方追到,而以敵人之勇悍,禁軍將士與敵野戰,則很難擋住敵人兵鋒,護住陛下安全。”

他頓了一頓,向著康承訓等人抱以歉意一笑,只見眾禁軍將領雖然臉色難看,卻是無人反駁,便知道自己所說的雖然難聽,卻是各人都認同的事實。

便又侃侃而言,又道:“只是陛下沒有料到,堅城之下,敵人悍不畏死,以簡陋倉促造就的雲梯,四面圍攻,到處攻打,到底對方士卒勇悍善戰,長安又非比當年盛唐時可比,小了十多倍,城池矮小,城內禁軍又是太少,顧此失彼,雖奮力苦戰,還是差點被敵人一攻就破城。”

趙桓點頭道:“確是如此,還是朕太過輕敵,只想著金人遠道而來,輕騎薄城,急而難下,卻不想竟會如此兇惡,非身臨其境,當真難以想象。”

虞允文微微一笑,用充滿自信的語調道:“不過氣可一而不可再,只要咱們再守住一次,敵人想再攻入城內,則絕無可能。今晨至午一戰,咱們雖然死傷慘重,可是敵人損失更大,我看他們旗號,此時並沒有真正能鎮住場面的宗室元帥在,只要再不順手,則敵人必起內亂,不必再戰,在城頭看著他們退走便是了。”

趙桓自然也明白其中關節,只是聽他說了半天,還並沒有提到如何守城,因此向著他急問道:“然而敵人正在休整,一會來勢更加兇狠,何以禦之?”

虞允文收了笑容,躬身一揖,正色道:“辦法自然是有,只是要陛下敢於行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