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潼關大戰(13)(第2/2頁)

況且,在守城的同時,需要留下相當人數的預備隊,準備隨時支援吃緊的地段。這樣的安排必不可免,而又使得城頭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在這樣的守城力量對面,是不需要太大後勤保障的蠻族騎兵,他們由著遼東起家,一路橫掃到江南,都是采取著以敵制敵的戰略,因地制宜,在宋人和遼人的地界,靠著掠奪來滿足軍需。對這樣的軍隊,采取斷敵糧道或是堅守以待對方糧絕自退的戰術,顯然是完全的不可能。

對方士氣高漲,戰術射術嫻熟老練,每個人都是久經沙戰的嗜血戰士。他們吃苦耐饑,沉默少言,是每一個統帥眼中最可愛的士兵,只要軍令下達,則必定不死不休,絕沒有畏懼和害怕的情緒。

沒有虛弱,沒有恐懼,也沒有憐憫。他們是人,也是野獸。

在面對這樣一支在戰術戰略都先行一步搶得先機,甚至在人數上也超過守軍兩倍的敵人,長安駐防宋軍,則唯有因趙桓表現而鼓動起來的高昂戰意和不死不退的決心,除此之外,就只是在弓箭強度射程上的領先,和一道並不堅固和特別高大的城墻。

在目睹了韓常的舉動之後,趙桓並沒有怪罪前線將士。他們原本就不是為了戰鬥而準備的部隊,讓所有的士兵都和精銳部隊一樣的善戰,那只是瘋子的癡人說夢。造成輔助部隊也要上城與敵交戰的局面,顯然是最高統帥和高級將領們的責任,與那些士兵無關。

同時,他也並沒有去試圖改變前線將領的部署。因著長安被圍一事,趙桓已經痛感自己在軍事上的不敏銳和無能,下決心改變這一點。然而一切均需時間,現在他只是需要換上戰甲,到城下督促軍隊做戰,至於具體的部置,目前自然是以康承訓等前線將領全權負責。

在回到宮中之後,皇帝下令可以發給願意上城助守的百姓武器,但是前提是先編隊整訓,不能驟然就拉上城頭,否則,多人並不代表戰力提高,反而會因為這些人的無序和慌張而影響城頭的宋軍。

這一道詔旨發過之後,趙桓不再接見外官,只是下令給他自己準備一套戰甲。除此之外,便只是去後宮去見了一次孟後,說明自己不肯奉著太後逃跑的苦衷。

待到得晚間,趙桓只是在少數衛士的護衛下,在深宮渡過了戰時的最後一晚,今晚之後,他便決定在城門附近居住,不再回宮。

靖康五年九月初四的清晨,當太陽半遮半露的在地平線上緩緩升起,一縷縷紅色的光線投灑向長安城頭時,長安城外,四萬多金兵在花費了半天一夜的相應準備後,只派少了少量士兵看守戰馬,其余騎兵棄騎下馬,在清晨的陽光下開始出營列隊,排成一個個龐大的步兵方陣,準備對著看起來防備薄弱的長安進行一次強攻。

戰鼓轟隆隆的敲響,宮內的趙桓已經驚醒,簡單的束甲準備後,立刻趕到了城頭。

在他眼力所及之內,幾十個排列整齊的步兵方陣,滿帶著殺氣,站在他的對面。刀槍如林,寒光刺眼。

黑色的戰甲和頭盔匯集成了黑色的海洋,綿延數裏的士兵方陣,所展現出來的力量與決心,那種百勝雄師所顯露出來的雄壯與力量,沉澱澱的壓在了城頭宋軍的心頭。

隨著隊列的展開,鼓聲越發響亮,在急如雨點響若雷鳴的鼓聲中,金軍開始慢慢突進,而在前方開始突進之後,所有的金軍將領開始圍成一團,先是在幾個薩滿的帶領下,向著上天乞求順利,然後分頭散開,前去指揮自己的部隊。

看到敵人越逼越近,康承訓凜然下令,大聲喝道:“廂軍射手準備,床弩手準備,命城下力役百姓準備,一旦敵人逼近,就給我狠狠的砸,讓這些畜生有命來,無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