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2/2頁)

見他如此,趙桓啞然失笑,只道:“你不必多加猜疑,折孝忠與折可求無關,朕豈不知?不過,此事究竟有些瓜葛。”

“陛下,臣可保折孝忠與折可求絕無瓜葛,亦無往來。”

趙桓擺手道:“此事朕別有安排,你不知道其中關系。”

他長嘆口氣,向著薛強笑道:“此事你就不用掛心了,也不必把你的這些好兄弟,想的那麽不堪。”

薛強面紅過耳,只得躬身答道:“是,那麽臣就去襄陽赴任,一定不負陛下所托。”

趙桓收了笑容,向著他正色道:“薛強,朕召你進來,不是為了和你說適才的那些。你的職責,並不是一個統制那麽簡單。”

薛強見皇帝神情凝重,也知道下頭必是將他叫進來吩咐的原因,當下凝神靜氣,等趙桓吩咐。

趙桓心中滿意,知道自己一手調教出來的心腹,年紀小是弊端,卻也更是長處。

少年人,總比中年人和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我大宋軍制,以殿前司、禦前侍衛馬軍司、禦前侍衛步兵司這三衙來統領,全國禁軍,皆是名在三衙之下,軍令下傳,軍隊整訓,皆在三衙之下。而行軍出戰,則由樞密。這原本是為了武將擅權,原是好的,卻又使將不識兵,兵不識將,使得我大宋王朝,百年多來罕有戰勝。女真入侵,東京禁軍不堪一擊,就是軍紀敗壞所致。”

他說的這些,薛強也是明白,卻知道皇帝是借著這個開頭來說,便也不敢打斷,仍是凝神細聽。

趙桓清清喉嚨,又道:“朕回陜西,身邊除了那幾百蒙古人,就是你們這幾十個少年侍衛。雖然西軍諸將都很忠枕,為了不使大權旁落,朕立刻重建三衙,使得身邊有一支放的下心的軍隊護衛。吳璘與曲端二人,卻是朕當時為了安撫人心,故不得不如此耳。此次借著征討劉光世之亂,朕下令吳璘從其兄往征,剝了他馬軍司都指揮的職位,此次金兵要來犯境,朕命曲端前往潼關,又使得他不再任步軍司都指揮。如此一來,朕要改革軍制,身邊的這護衛親軍,就沒有資歷夠的大將能出來說話。”

這些事情,原本是趙桓深思熟慮,借由著自己越卓的政治手腕,斡旋其中,並不使用皇帝的權威來硬做,效果卻是更好。

此時與這薛強一說,也只是略加提點,使得這個心腹愛將,用起來更加得心就手。

薛強也是靈醒,在這一方面確是比種極等人強過許多,聽到一半便已明白,臉上露出感動之色,卻還是不出一語打斷。

趙桓對他也極是滿意,只又道:“亂世中,易出權臣,也容易造就藩鎮。朕觀諸將,可用者不少,唯可慮者,就是擁兵自重。況且朕要改革軍制,使得與往日不同,便更加不可使軍隊生亂。劉光世能以一人帶幾萬大軍造反叛逆,便是軍制敗壞,漸漸不能掣肘主將的原故。今朕決意,先存三衙,但是再建禦前親軍,額制不需太多,但坐鎮形勝之地,待親軍成型,則廢三衙,亦不再有什麽招討、鎮撫諸使,武將亦不可為知州管制地方,改革名議,額實兵員,使武將只管統兵,不再幹涉民政。諸如轉運使、營田使,不可再令武將統領。如此一來,比如建禦前親軍,每軍仍為萬人左右,建成十軍,以諸將統制,專鎮地方,以防叛亂。而地方諸將統領諸軍,則亦不必再加名目,以數字相稱,簡單明了,定額數目後,將軍專心統兵,然則數目不可太多,民政財權,亦收歸朝廷,這樣一來,朕指揮改革軍隊,才可得心應手。而軍隊經過改制,也可防將有逆臣生亂。”

薛強聽到此處,終漸漸明白皇帝意思。

他出鎮地方,皇帝要先拿他立個榜樣,種種舉措必定由他及種極一般人先起,若是他們能不負趙桓所願,則皇帝再加改制,必定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