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2頁)

趙桓心中暗贊,這李綱當真老辣。

因向李綱問道:“李卿意下如何,劉光世如此行事,已與謀逆無異,該當如何處置?”

李綱喟然一嘆,他很不願意,卻又不得不答皇帝的話,而身為平章軍國事,也不能敷衍了事。當下只得答道:“唯今之計,不動大兵很難平息劉光世之亂。劉部雖不算精兵,不過左護軍全部有五萬余人,以苗、劉之能,多半守不住城。於今之計,唯有迅速調集大兵,沿荊襄順江而下,兩月之後,兵臨江南。主將,以臣等會議結果,當用曲端為主帥,吳玠、吳璘為副,率強兵十萬,以獅博兔,在康王不能重新收拾江南局面之前,必要剿滅劉部主力,奉隆佑太後,康王前來長安。”

他語調雖然平靜,卻也有種掩飾不住的無奈。

金人求和,明顯也是因為內部爭奪諳班勃極烈皇儲位時,沒有心思南下,富平一敗,主力退出,一時無法與宋軍在陜西爭勝。

現下金人已經解決了皇儲問題,雖然完顏婁室病逝,完顏撒離補、撒八、龍虎大王、勃室等諸多女真萬戶都漸漸由北而南,駐紮在河東、河北、山東諸路,一旦金國上層下定決心,隨時又有十幾萬人的女真、漢軍、契丹主力由河東太原而下,直攻入陜。

宋朝現在的軍事實力,已經是很明顯的分為陜西和東南兩路。西軍勇悍敢戰,野戰照樣能與女真人爭勝,東南劉光世與韓世忠兩部近十萬人,也是守土主力,若沒有這兩部大將,女真人盡可橫沖直撞,東南半壁江山,國家財賦之地,很難保有。

然而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再想保全內部平和,一力抗金的局勢,也是絕無可能。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在趙桓剛回時的權宜之計,此時已經不可再用。

雙方已經撕破臉皮,站在了擂台上搏殺,不打個你死我活,絕沒有收場的可能。

待李綱緩緩說完,堂內立刻寂靜無聲。

誰都知道這是明智之舉,卻是誰也不願意先出聲贊同。這一類天家爭位的血海廝殺,雖屬必要,也對國家大局有利,卻是沒有大臣願意在這種事上大出風頭。

趙桓閉目搖頭,心中也很難決斷。

他當然也知道以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甚至是權術財政上的任何一點來考慮,對趙構都要趕盡殺絕才好。

但是內戰爭端,死的全是中國男兒,痛的全是大宋百姓,而得益的,無疑正是磨刀霍霍的侵略者。

他想來想去,卻也覺得此事無奈。他自己就算可以接受另一個在身份地位上與自己相同的人,那些臣子、將士、百姓,卻主動替他這個皇帝不值,不甘,不堪。

“唉……”

他長嘆口氣,向著李綱問道:“卿規劃周詳,朕沒有什麽疑問。只是曲端與吳氏兄弟一去,西軍十萬出陜,若是金人來攻,又當如何?”

李綱道:“西軍在富平戰時,足額十八萬人,戰後有些死傷,也是補了回來。今所說的十萬大軍從征,由陜西六路調走六萬,其余人數,由川中四路和荊湖兩路調集地方守駐部隊補齊便是。”

趙桓點頭道:“如此一來,陜西仍有十萬勁兵以上,女真來攻,駐城據險而守,也不至太過狼狽。”

眾人俱是點頭,這一方案,是李綱與張浚、趙鼎等樞密使日夜相商,多次推演,在務必要一戰敗敵,不可拖延時間的做戰計劃下,又不能動用太多西兵出征,又得給劉光世等叛軍極大的壓力,調用六萬主力,配合幾萬地方守備部隊,人數已經不可再少。

見趙桓沉默不語,張浚突發奇想,向各人道:“若是韓世忠能出兵相助,甚至不用西軍主力前去,也可成事。”

李綱搖頭苦笑,道:“此人素有忠義之名,雖上表奉詔,承認康王退位,只奉陛下為主。然則讓他發兵前去臨安,一者此人是鎮守大將,不可讓江防空虛。二來,他也必定敷衍了事,不會如此急切,對舊主太過無情。”

他們就在這禦園的滴水堂中議事,此時春暖花開,和風陣陣,坐在這花園堂上,滿目桃紅柳綠,很是愜意。

只是當著如畫美景,討論的話題卻是如此的沉重嚴肅,令人覺得壓抑難當。

半響過後,趙桓卻是搖頭道:“此事先且如此料理,諸卿可以準備。然則,朕心中思慮,最好是有更好的辦法,不大動刀兵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