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流言(第2/2頁)

而德王,就是棋盤上的一顆預先布置的閑棋,預子。

可能無用,可能有用,可能是雲淡風輕不染一物,等太子成年有皇子後,德王就能瀟灑之國,當他的富貴閑散王爺。

但也可能有用:劍拔弩張之時,在一個月黑風高夜,數百甲士執戟揮戈,打著如林火把擁車而至王府,肅容而曰:請殿下入宮於宮門即位……國不可一日無君。

後者當然就是張佳木的手段。

在大明,還沒有哪一個權臣預謀過廢立,而張佳木現在雖然只是在預設,但已經足夠的豪邁大氣。

但,預子只是預子,在沒有真正角力格殺,沒有真正的廝殺之前,這顆棋子就急不可待的跳出來,攪亂棋盤,只能誤事敗事。

這個道理說出來就簡單了,所以孫錫恩寥寥數語後,胡靜水就醒悟了過來。

“怪不得大人不安。那麽,屬下要問,是不是德王有意安排?如果是,大人以親衛指揮使的身份,足以做一些事了。”

其實確實是方便,隔絕王府內外聯絡,將德王府變成一座孤島,與外界不通音信,這樣一來,自然是風波立止。

“我不能這麽做,太保不會允許的。”孫錫恩道:“德王畢竟是要慢慢養望,只是這個過程要由太保來掌握,這件事是我辦砸了。”

“太保必定不會怪大人,只會查清楚原由。”

“是的,我也知道這一點。但我暗中派人查察,稱頌德王者,也確實有其原由,比如因學識、氣質、書法等等,眾人稱頌,我竟不知道誰是有意,又誰中居中主持者。”

“此等事,必定有人在其中播弄”

“唉,是的。”

孫錫恩其實早就開始查察,但做事的人做的很隱密,不曾露出半點蛛絲馬跡。他倒不知,眼前的事是幾方勢力合作的結果,如果是一方面來做,必定早察了出來。或是太子一方,或是某人一方,早就形跡。

但幾方一起來做,固然外人知道其中必有詭異,但想查出根底來,還需相當長的時日才行。

“不知道做這等事,有什麽好處?”

胡靜水想了一想,笑道:“這除了給俺們略搗一搗亂,殊無用處啊。”

“是的。”孫錫恩坦然承認,道:“也就是有一些麻煩,也不算什麽大事。風頭一起,我就叫人多方注意,大約逮住了幾個源頭,最多半個月,抽絲剝繭,一定能查出是誰搗鬼。”

“搗這個亂,沒有好處,一定會暴出狐狸尾巴來。”胡靜水抿嘴笑道:“倒是不知道,他們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反正不是好藥。”孫錫恩心頭煩惡,忍不住又長吐口氣。

要說這件事倒真的不算什麽大事,想來想去,也沒有什麽要緊。最壞的可能,就是皇帝對這件事加以重視,可能會把德王貶出京去,再換一個親王居住在京中當應急的副儲。

最多也就是這樣了。

錦衣衛也無所謂,皇帝換個人,咱們也就換一個,再替新人養望便是。

實權在手,親王也不打緊,現在的錦衣衛有這個豪氣說這種話了。

所以這件事他也沒急著上報,反正不是什麽要緊的急務。

而且,張佳木有一條好處,凡事出了問題,不管別的,先追究自己的責任。馭下之道,這一條是很妙。

凡事諉過於下,那是上位者沒有自信的表現,張佳木絕不會如此。

當然,把自己的責任查清了,再來追究部下,該罰的罰,或是罰俸,或是免官,要麽降調,做起來就理直氣壯了。

另上賞的層次分明,從來都是精當,所以這個都堂官當的穩穩當當。

這種領導的辦法,下屬們自己自行其事的主觀就強烈的多,孫錫恩現在就是如此,不大願上報,而是一心想靠著自己的力量追查到底,到時候,在張佳木跟前好好的露一回臉。

而心底最深處的企盼,怕是誰也不能說。

其實以孫錫恩的本心來說,就是要太子失德,而以德王奪嫡。

他這個親衛指揮是近水樓台,和德王相與的很好。一個是經驗豐富,權術智謀都頂尖的大臣了,一個是剛剛出宮居住的十余歲少年,一個是要拉攏,一個是刻意結好,關系已經迅速升溫,好到不能再好。

換掉太子,德王上位,於張佳木,於他自己,都是極佳的選擇,孫錫恩心底做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