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鎮撫(第2/2頁)

同理,文官們只是暫且受挫,不解決根本的麻煩,這個國家的文官還會繼續墮落下去……而事實上,任何人都知道,治國就得靠文官,他們是無可取代的一群,就算將來的文官在技術上分的更清楚,出現真正的吏員考試,也就是文官和公務員的考試,在很長的時間內,這些掌握了知識和儒家經典,並且掌握了輿論的龐大集團還會在根本上掌握國家,一直到被新的集團和理論取代為止。

“下官王曉,見過太保”

“下官商震,見過太保”

兩個鎮撫昂然而入,深深一揖之後,便又一起站好。這兩人一直在鎮撫位上,外面的事幾乎不管,但錦衣衛正堂受襲那晚,兩人也曾經提刀上了戰陣,所以也功列在三等,現在都加了都指揮同知,二品武官的官職,在一百年後還不如一個知縣,但在現在,也算是高官顯爵了。正因如此,兩人也是從首鼠兩端變成竭誠效力,團體就是這樣,從開始的小小的核心,慢慢的因為措施正確,漸漸成為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整個集團之中,歸屬感漸漸變的強烈起來,眼前這兩人,就是很顯著的例子。

“好,很好,你們兩人,都著實是辛苦了。我很感念,看吧,等此事過去,給你們都調劑一下差缺,也找人換換你們。”張佳木對下屬很親切,但也並不刻意做出禮賢下士的樣子。上下之間,原本就得有一點距離,居上位者,就是要有上位感,每時每刻,都要注意小節,並不光光是注意大勢,時間久了,下頭的人自然而然的都把位子給擺正了,效忠之心,自然也就越來堅定,此即謂小節決定大局了。

至於他的話,也是叫這兩人歡喜的緊。現在張佳木的地盤可不止是錦衣衛,以往鎮撫是衛中承上接下的要職,管理詔獄,更是油水極大,所以這是極好的差缺。而且,有時候皇帝會直接過問詔獄的事,想想看,獄中死一個人,都要派刑部主事來查看,詔獄的重要,又豈是普通的監獄能比的?

但現在是不同了,張佳木管的嚴,沒有油水不說,規矩還很大,詔獄已經就成了清苦差事,雖然權重,但也沒有什麽可留戀的。

現在錦衣衛的地盤開拓的極大,管遼東皮毛東珠,要麽管福建金礦、雲南的銀礦和銅礦,不然就是到各地的分衛去,也是一方諸侯,兩人都有這樣的心思,因為京營組建,或是再成立新部門,他們的資格能力也不能接任,所以還不如出外的好。

對下屬的這種心理,張佳木算是了如指掌。這也是他最為下屬稱道的地方,有些事,其實就是心理的活動,不能對任何人說起。因為要官跑官這種事,在錦衣衛是很受忌憚,向來也沒有人成功。但如果是張佳木主動安排,那就是萬事大吉,不需要有任何的擔心了。

身為上位,張佳木就是有這種本事,能根據下屬任職的時間,地位,收入,來盤算分析出對方心底裏最想要的位置和想法。能滿足的,自然而然的就會做出該做的決定。

有這麽一位上司,錦衣衛上下自然服氣的緊,而王曉和商震兩人,就是自然是加倍的歡喜了。

“他們都說了什麽,撿要緊的說吧”

“是下官回太保的話”兩人之中,王曉猶擅言辭,而且歸納總結,是按現在錦衣衛裏流行的辦法,所以說起來也特別的翔實可信。

犯人之中,兩成緘默不語,什麽也不肯說。還有一成已經在設法打通關節,企圖賄賂錦衣衛上下官員和獄吏什麽的。剩下的七成,卻是奉兩個侍郎為主,還有翰林學士崔浩也很受擁戴,有這麽幾個大人物在詔獄中,又沒有受到拘管,自然而然的,就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集團。除了名聲太壞,連文官自己也不屑於位列一起的,這一次,所有的獄中文官基本上就已經團結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