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收發(第2/2頁)

“朱勇也是很年輕就給的太保,他還是公爵並且,在正統九年的時候,朕把軍權從張輔手裏拿下來,給了朱勇,你說,他比張佳木如何?”

“這……”太子一時無辭以對。

朱勇在土木之變時領五萬先鋒中伏,隨行全部的大將都戰死,他自己也力戰而死。後來因為是戰敗,景泰年間其子雖屢次請謚,但朝廷都不許,後來還被削奪了歲俸以示懲罰。

天順元年復位,因想起朱勇是正統年間的第一大將,太師張輔已經是半退休的狀態,土木一戰雖然莽撞中伏,但力戰而死,也是壯勇殉國,所以追封朱勇為陰平王。

要說起來,朱勇的父親朱能是成祖身邊的大將,雖死的早,但舊部之多,不在英國公之下。而朱勇悍勇敢鬥,繼承父親爵位之後就接過了張輔的兵權,然後屢上條陳,都是敢言敢為,很得王振和皇帝欣賞。

正統年間,朱勇以公爵加太保,總理軍權,都督左右府,說起來,權勢也並不在張佳木之下了。

太子無辭,皇帝便以告誡的口吻向他道:“吾兒將來總要即位為皇帝,朕和你說,用人之道,在於能收能發。朕今日能給張佳木太保,明日亦能收回。凡事只要自己做的了主,安撫得住人,就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吾兒現在擔憂的,不過是平衡之道,這可以從容設法,慢慢兒來,沒有什麽了不起的。你想,出這麽大的亂子,京城裏就斬了一些亂黨,余者沒有波及。傷到的百姓,燒掉的房舍,都賠補了,去掉了關稅,人心安穩如常,這樣一來,就算有人有心,也是亂不起來,社稷安穩,首要是在人心,其次在馭人之道,最後,才是平衡之法。吾兒下去後,好好想想,怎麽在‘勢’上做做文章,多動動腦筋,不要總信那些文臣的,他們說的固然有理,治國也得靠文臣,但權術機變之道,他們可差遠了”

一番話,說的是雲山霧罩,雖然皇帝很少和太子這麽長篇大論的說話,這種態度令得太子受寵若驚。

但出門之後,腦子想來想去,卻仍然是不得要領。

倒也不能怪太子,幼而失學,不比當今皇帝好歹還認真念過幾年書。太皇太後在時,對皇帝功課抓的緊,皇太後自然也時時督促,王振雖不成話,但原本就是儒官進官,對皇帝的功課也很在意上心。

底子打的不壞,又在皇太後和王振等人的輔佐下掌過大權,帝王心術馭下之道當然玩的熟練,太子幼而失學,現在又不過剛醒過神來的感覺,對皇帝的這些話聽不大明白,倒也是怪不得他了。

不過好歹皇帝要他和張佳木保持良好關系的意思太子是聽的明白,當下瞧著張佳木,太子情緒自也是很復雜,但圓而胖的臉上還是擺出了算是和善的笑容。

坐在禦座上,太子擺了擺寬袍大袖,和聲道:“不必站著立規矩了,坐下說話好了。”

以往彼此見面,就是這麽著,不過太子如此和聲悅色的說話,最近倒是很久沒瞧著了。因為得罪的宦官很多,太子跟前說怪話的宦官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太子對張佳木觀感極為不佳,說話起來,自然也是不耐煩的時候居多。

這種情緒太子當然是隱藏起來的,但張佳木是何等人?一聽說話的語氣就是明白過來,太子今天情緒尚且不錯。

“聽說父皇給你加了太保,這真是恭喜你了。”太子含笑道:“這般年輕就有如此殊榮,佳木,其不樂哉?”

“皇上天高地厚之恩,臣實在是感愧無及。”

“對了。”太子提起這件事,倒是想起來不對了,他問道:“怎麽到孤這裏來了?你這會不應該去乾清宮謝恩麽?”

“原該是去謝恩。”張佳木面無表情的道:“但實在是有要緊的事來求見殿下。”

“哦?”太子心中一緊,知道必定不是什麽好事,但事到臨頭,卻也沒有辦法,只得勉強應道:“有什麽要緊的事,卿宜從速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