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仁政(第2/2頁)

“大人的安排甚為妥當,不過,懷忠以為,這一次事變乃非常之變,人心之不安,不穩,卻又遠超奪門,所以,一定要有非常之舉措,而且一定要是大仁政,善政,才能起到真正的安定人心之用。”

陳懷忠說話雖然率直,倒也是切中要害,一時間,這一張最核心的桌上十余人,全部面露沉思之色,場面便是冷了下來。

奪門之變,是擁立皇帝復位,英宗在百姓眼裏還是正統天子,所以雖然動了刀兵,但第二天宣布景泰退位,英宗復辟之後,市井安然,百姓儼然面上都有喜色,都說太上皇復位乃是理所當然,儲位重歸太子,更是符合天理人情。

有此表現,自然是市面安然無事,雖然經過一夜刀兵,第二天的京城就跟沒事一般,沒有幾天,就一切恢復正常,除了十幾個景泰舊臣被貶,一些司禮禦馬監的太監被推到西市挨了一刀之外,再無別的株連。

連於謙等人都被張佳木保了下來,當初事變之後的安定平穩,也是頗為讓人稱道的。

這一次卻是不然,這一次根本沒有誰是真正的絕對正義者,雖然曹石二人要謀反,要攻打宮禁,但核心卻是三位權臣爭權引發,不論誰勝誰負,對朝局都是一次震蕩和傷害,更何況,現在是一人得勝,一人獨大。

這種情形下,恐怕皇家都很不安,更別提那些中下層的官員們,富戶商人,紳士吏員,還有普通的百姓們了。

“這倒是一個頗大的難題。”張佳木把手中的饅頭丟下,面色凝重的道:“得好好想一個辦法出來才行。”

陳懷忠的意思他已經了然了。尋常的恩典和撫恤已經不足以安定人心,非得有絕大的善政來穩定人心才行,不然,好比烈焰騰空時卻用杯水來救,根本無濟於事。

唐代皇帝即位,最省事又顯德政的辦法就是放宮女,經常一放幾百車,家人父母在宮外哭成一團,再下幾道儉省費用的詔旨,人心就定了,明君的稱號就立刻有了。

可大明不行啊,宦官多而宮女少,況且,這種事張佳木總不好作主,而且時勢不同了,就算東施效顰,恐非善政,反而只成笑柄。

“我看,我們不必愁吧?”眾人凝神細思之時,徐穆塵倒是展顏一笑,道:“懷忠既然說了,他自己肯定已經有辦法,來來,懷忠來說,解鈴還需系鈴人麽”

“是,倒是有一個想法。”陳懷忠向著徐穆塵攤手,苦笑,埋怨他道:“是想看看大家有沒有別的辦法,大人的話來說,是集思廣益,你倒性急,非得叫我先說。”

“我們一時之間哪裏就能想得到?”徐穆塵也是攤手,面色狡黠的笑道:“這等大事,事先得想多久,倉促之間想的哪裏有你想的周全?”

“嘿,這倒是我的不是了”兩人鬥了兩句嘴,不過,在張佳木面前倒不便接著再說下去,否則就成戲狎了。當下陳懷忠收了臉上笑容,向著眾人道:“施布仁政,又能即可生效,還能叫皇上同意,並且百官都不會反對的……那,就只能在太監身上打主意了。”

非此即彼,所謂仁政,就是在一方身上挖肉去補另一方。就說減稅,百姓少交了幾文,國庫就會受損,犒賞三軍,皇帝就得在內庫大出血,所以陳懷忠所非常仁政之時,大家都是皺眉,也是因為此時一建議,可能就得罪某一方,這個主意,不好拿。

張佳木倒是不動聲色,只以手支額,眼神直視陳懷忠,緩緩道:“好,請繼續說”

“宮裏這次亂子,皇上對太監也大為不滿,所以,動他們的手,皇上正好也能出口惡氣,叫他們知道點厲害。所以,皇上必不會太過反對的。”

張佳木卻是搖頭反對,道:“是了,不過我們先不必管皇上怎麽想,真若是仁政,就算是皇上反對,做大臣的也亦應堅持……好,你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