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群狼(第2/2頁)

“這麽說,我就明白了。”劉勇也是笑道:“到那時,大人將他所有的不法情事一起奏報上去,皇上原本就有調任之意,再加上這些奏報,一定能扳倒他”

“不止如此,我們走著瞧吧。”張佳木對石家叔侄都有自己的分析,所以根本不把他們放在心上。而且對石家的情報已經做的很好,所以更是得心應手。

他想了一想,又道:“大同加強,石亨府邸,還有他的私人,親信,同僚,一律緊眼。不要在避諱形跡,要逼近,要叫他們知道我們在盯著他們,要叫他們一日數驚”

“大人。”有人質疑道:“這樣是不是太過打草驚蛇?石亨好歹是忠國公,而且從他祖父起就為官都指揮,勢大根深,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萬一將他逼急了,反制過來,豈不也是大患?”

“無妨。”張佳木面若沉水,聲音也變的激昂起來:“我還有很多事要做,跟他們窮耗下去,未免得不償失。石家已經失寵,種種跡象我已經看的清楚,再耽擱下去,也沒有味道了。”

他心裏有隱藏最深的話,並沒有說出。

其實皇帝有種種信號,並不是對別人,就是對他。今天有一些抱怨,其實他也是應該聽的懂的。最近,詔令總兵官無事不能入內,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他雖然已經是駙馬,並且已經任命他為宗令,但皇帝也不會這麽輕松的就叫他卸職,而是在卸職之前,要做很多大事。

解決石亨,就是大事中最緊要的一件。

皇帝已經很多疑,多年的囚禁生涯叫這個寬厚的帝王變的多疑和殘忍,雖然他的性格裏仍然保留著不少寬厚的地方,比如善待皇後和皇後的家族,報恩袁彬等人,但更多的是多疑和殘酷的一面。

景泰實有功於國,仍然被縊殺,於謙等人也有社稷功,但如果不是自己多方設法,於謙早就人頭落地了。

就是現在,皇帝也時不時打聽於謙,其實是有余憾未盡,上次自己公然宣稱是於謙送茶,廣贈公卿大臣,就是要叫大家明白,不要奉迎皇帝再來構陷於謙,不然的話,就是和自己為敵。

就是靠著這些手段,才鎮住那些小人,不叫他們希圖逢迎皇帝,再去找已經在西湖邊上養老的於謙的麻煩。

這是何等辛苦。

皇帝不僅多疑,而且善變,他需要的是窮治天下,叫他有安全感的酷吏。

而他,就是這個已經被選好的人,他年輕,根基淺,但又能幹,頗能經營勢力。所以,是皇帝的一把好刀。

這把刀,皇帝還沒有好好使,最少,很多地方張佳木是違背了皇帝的意思,並沒有完全執行。就算現在,他窮治的文官和勛臣也沒有幾個,這一次為什麽要窮治兩個倒黴的巡撫,一則,是他們不和錦衣衛配合,還處處找麻煩,二來,也是向皇帝表明,自己不懼得罪人,並不害怕文臣將來的報復,這樣的話,才能在皇帝心中固寵,讓他明白,自己是事事聽命的純臣和忠臣。

至於石家叔侄,皇帝並不算歡喜,只是當時權衡各方勢力,不得不這麽處置。現在石亨自己勢力內部不穩,需要的就是步步緊逼,逼的石亨自己出錯,再等待良機,給他重重一擊。

“就這麽辦吧。”張佳木斷然道:“分配人手,由孫錫恩等人統一調派,所有精幹的人手都要在忠國公和他的親信四周,時時偵輯,有什麽情況,立刻上報,這一次一定要徹底打跨石家叔侄,否則的話,就是我們死”

他目光炯炯,看向眾人,沉聲道:“但望諸君為群狼,對手勢大如獅虎,但也必定死在我們的嘴下。”

石亨畢竟是國公,其侄石彪是總兵官侯爵,勢大根深,其跋扈兇殘之處,令人思之而膽寒。

在場不少人,想起去年張佳木出城時遇到石彪的一幕,當時石彪帶著的是大同邊軍中的精銳,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殺氣盈盈,以箭射殺人時,絕無猶豫之意。

但在場的錦衣衛已經融為一體,利益相關,而且,經過這麽久的錘煉,大家也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

大家都是精神一振,均是想道:“有這樣的對手,倒也是過癮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