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震怒(第2/2頁)

總之張佳木通過救於謙一條命的關系,搞定了不少心向於少保的高級武官,然後又把當初的一些倒黴鬼給保了下來,現在的他,雖然在軍中尚且根基淺薄,但最少有一個完整的錦衣衛在手中,而且東廠是他的盟友,還有一個幼軍等於在他的控制之下,現在的他,也不能以一個純粹的錦衣衛使而視之了。

皇帝今天是在左順門進行常朝,當然,大多數的官員是撈不到和皇帝說話的機會的。隨班朝拜之後,皇帝就轉回去稍為歇息。然後就輪班召見自己想見的大臣。

從內閣到六部尚書,再到京營重將,甚至有些七品的給事中因為有重要的議題,比如對某個部門或是某位重臣的彈劾而被單獨召見,但一般來說,能在禦前從容對談的,肯定就是國之重臣了。

一般來說,張佳木這樣的錦衣衛使等於是皇帝的家臣,雖然比起太監來要遠一些,但是比起普通的大臣就要近乎不少。在正統年間,朝會時錦衣衛使馬順多次斥責朝班中的大臣。甚至在王振示意之下,朝班一散錦衣衛就會立刻抓人,或是下詔獄,或是用廷杖來教訓那些滿嘴噴糞的文官。這種慣例使得馬順極為驕狂,到了景泰元年,朱祁鎮被俘,王振被殺,馬順還敢在大臣們議事的時候出來插話……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堂堂的錦衣衛使被一群文官攔住了暴打,前來援助的錦衣衛們被文官們打跑,而堂堂的錦衣衛使就被這幫發了瘋的文官們給活活打死了。

前車之鑒不遠,雖然張佳木覺得沒有哪個文官或是一群文官會是自己的對手,但人家講話的時候出來插話明顯是很二百五的行徑,所以在皇帝召見大臣或是和別的大臣說話的時候,他這個錦衣衛都督也就老老實實的等在一邊,只等皇帝與外臣們說完之後,他才會上前發表自己的意見。

至於那些大太監們則是雁行排列在皇帝的禦座兩側,太監是正經的皇帝家奴,說話是不必在這種場合來說的。

在禦座的左側,張佳木看到了神色不安的蔣安,看著神色蒼白的東廠提督,張佳木輕輕點了點頭,在他這種有力的表示之後,蔣安慘白的臉色上終於露出了一點血色。

“姓楊的這廝,好生可惡!”在一個內閣學士嘀嘀咕咕的奏完事後,皇帝原本平板無波的臉上突然露出怒氣來,雙手用力一拍禦座的把手,怒喝道:“來,拿蔣安來!”

一般來說,皇帝對身邊掌權的大太監會給相當的面子,當年王振當事時,皇帝以大伴相稱,就算是勛戚公侯,也要對王振稱一聲王翁,對王振也要行拜禮,不然的話,一定會倒黴。就算皇帝對普通的大太監。也會在言辭上客氣一番,象現在這種語氣,明明蔣安就在身邊,還這番大聲吆喝著叫某人來,就是在表示,皇帝對某人很生氣,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就在蔣安臉色慘白的準備出來接受雷霆之怒,而其余的大太監都是一副事不關已或是想落井下石的神情時,張佳木適時的出來趟渾水了。

他上前一步,語氣很恭敬但也很堅決的道:“皇上,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青縣的事生氣,如果是,臣有話要說。”

“嗯。”皇帝點了點頭,又用力拍了拍禦座的把手,把紫檀把手拍的“啪啪”直響,然後才又向張佳木道:“一個奉禦,膽敢帶著東廠番子回家耀武揚威,這還罷了,居然一言不合就擅捕知縣,誰給他這個權力,如果懲制,以後隨便出去什麽人都敢擅拿親民官,還成何體統?對了,卿出來說話,是不是已經著錦衣衛去把那些廝們都抓起來了?”

皇帝說起那廝當然算是爆粗口了,當然,比起成祖皇帝的朱批,當今皇帝已經算是儒家培養下的謙謙君子般的帝王了,現在朱祁鎮如此失態,顯然是對眼前這件事極為震怒,非常的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