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徘徊(第2/2頁)

這是本地土產,這會兒正貴,快二兩銀子一根,幾根擺在這兒,價值極為不菲。

他倒不是有意要如此浪費,講究口舌之欲到這種地步,實在是年後事情很多,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窯廠已經在建,工匠已經在找,很快就會開辦起來,從試制到成型,再到大規模的投產大棚,總之,別看剛剛才到年後,還得過好久才能上市,但現在已經需要著手籌備了。

這是他的發財大計,後世人當然要想點與時人不同的點子,來賺時代差的錢,這樣才算高明。不然的話。他也開個當鋪,多買田莊,欺壓一下佃農,想大富大貴難,混點小富貴還不成問題。

這是他自己的麻煩事,各種菜疏的時價,貴人們的口味喜好,當然要時時留心,不能掉以輕心。

除了這個,最為要緊的當然是現在的大局。

不從這一關裏撈到足夠的好處,他是不會罷休的。現在的他,手頭的實力日漸壯大,對正南坊的經營已經是根深蒂固,無可動搖。

不管是上頭換了誰,在這種大局之下,也非得用他不可。但大事一定,各方勢力重新洗牌之後,如果他不攢夠功勞,把自己的進身之階再弄的牢靠一些,恐怕到時候他的下場不會太妙。

原因則很簡單,現在的大明是於謙掌舵,於謙對他的私人關系很淡薄,不是一路人。但於謙有個妙處,用人唯公,他能在正南坊掌握大局,又興利除弊,所以於謙就能用他。

有於謙在,錦衣衛裏的指揮使雖多,當家掌事的卻是朱驥和朵兒等人,所以張佳木不管怎樣,只要不犯大錯,就不會倒黴。

但如果發生政變,而且,根據張佳木的分析,政變幾乎是無可避免之事。政變之後,於謙等人是首當其沖,必定大倒其黴,而他這個小蝦米,也注定會跟在於謙後頭倒黴,這幾乎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他雖然並不是朝廷重臣,但身為錦衣衛,消息極為靈通。而且,正南坊是各方勢力較力的場所,就更加容易看明白了。

現在看來,石亨、張軏等人,當是政變的武班底。針對的,就是於謙一系的範廣。

而文官班底,則是徐有貞,楊善等人,王驥這個老頭兒,也跑不了。還有王直等重臣,雖然可能未必參於其中,但默見其成,也是跑不了的。

這其實也不能怪他們,想政變的人,心思各異,有人是圖富貴,有人要報仇,有人則是因為朝廷儲位空虛,皇帝大為失策,所以深為失望,張佳木敢斷定,如果十四日那天皇帝不能把儲位定下來,發生政變的可能幾乎是板上釘釘,勢不可免之事。

燈下飲酒,小酌慢飲,張佳木的頭腦卻越發清醒了。

這會兒,看著還算穩定,但圖窮匕見,幾乎已經就是到了最後的關頭了。

是順觀其變,還是逆而奪取,在這場大動蕩中獲得自己的好處,已經是不問可知的事了。

好在,他自己也早知今日,看似不言,但暗中下手布置,到了這會兒,他也是有參於其事的本錢了。

選擇有兩種,第一,和石亨、張軏等武臣力拼,他斷定,政變的發生幾乎必定是在正南坊,擁立太上皇復位,最為直接,比擁立沂王要省事的多,參加政變的大臣,一定也會獲得預想中的大富貴。

而他掌握正南,消息靈通。京師之中,很難調動京營禁軍而不為人知,能有本錢發動政變的,一定是高級武官,自己府邸中有家將,能在營中抽調一些少量的兵馬而不為人知,如此這般,就可以判定,參加政變的人數不會太多,當在數百到千人左右,這點人手,只要他能拒守南宮到天亮,內廷得到消息,發兵符調動禁軍,範廣等人依命行事,大軍一動,石亨與張軏等人必死無疑。

而他,也會被於謙等擁立皇帝的一派賞識,大富大貴,唾手可得。

但如果守不住南宮,只怕他當場就得被殺,而太上皇復位之後,張家勢必會被誅滅全家,絕無僥幸之理。

第二條路,就是跟著石亨等人一起政變,憑著他在正南坊的勢力,政變也就是很順當的事,多半也會成功。

但如此一來,大功是石亨等人,他一個小小百戶,最後能分點殘羹剩炙罷了。

如何選擇,已經到了最後關頭,非得立下決心不可了!

張佳木繞室徘徊,心中只是在想:“難道沒有第三條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