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情動(上)

福建泉州是明朝海禁政策中的幸存者,此地自南宋時起便是中外商賈雲集之地,南宋未年,城市人口幾達數十萬人,其中有數萬猶太人,回人,南洋各國的商人,貨物及金錢如潮水般在此地湧動。至明朝禁止沿海其它城市參與海上交易,獨留有限的幾個港口城市設市舶司,與日本及南洋各國交易,泉州有幸成為其中之一,得以保留明太祖以農立國之外的商業繁華及冒險精神。

張偉雖一直在做著海上貿易,不過來泉州卻是第一次。甫進港口,乍見數百艘龐大的越洋海船熙熙攘攘的排列其中,自已與何斌所乘的漁船如螞蚊在巨人中穿行,張偉面皮微微發紅,暗想:老子過得十年,非打造這世上絕無僅有的超大船舶,到時候來這泉州,可就威風的緊了。

何斌卻不知張偉肚子裏的這幼稚想法,自去交了偽造的船引,將船停靠在僻靜處,便拉著張偉向著城內米行而去,除帶了十余名G4衛士,其余人等皆守在船上,以防別生事端。

走在十七世紀的泉州大街上,張偉卻發現此地外國人的比例遠高過二十一世紀的上海,基本上每過去三五個人便有面目黝黑或深額高鼻之輩嘻嘻哈哈呼嘯而過,張偉嘡目結舌之余,也暗嘆歷史在宋未拐了個大彎,使得原本以商業立國的南宋滅亡於蒙古人之手,到得後來朱元璋雖趕走蒙人,卻繼承了蒙人的殘暴與保守,對內鉗制人口流通,禁止土地流動,對外閉關鎖國,到了明朝被更加野蠻落後的滿人所滅,數千年來縱橫大海的漢人竟然片帆不得入海,結果到清未被歐洲人打的落花流水,屁滾尿流,若是南宋不被外來的暴力中斷了商業發展的進程,中國之富強,必將是世界之首。

泉州的貨物之足,種類之多,在當時的中國自然不做二人想,滿街琳瑯滿目的各國商品堆積如山,看的人眼花繚亂,但那何斌帶著張偉直跑了十幾條街,方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巷裏尋得一個米店。那米店門臉甚小,門板被街上人家的炊煙熏的發黃,那老板肥頭大耳,何張兩人跨進店面,他只打了個大呵欠,卻是懶得理會。

張偉一時火大,正想發飆,卻有一瘦小夥計迎了上來,哈腰笑道:“客倌,您來啦!是要點緬甸香米,還是來點呂宋國的紅米?”

“咱們什麽國的都不要,只要本地產的大米。”

那老板聽聞兩人這般說話,懶洋洋開口道:“小七,我看這兩人便不像是來買賣,到象是來搗亂的,果真是如此。不要理會他們,送客。”

張偉再也忍不住氣,在現代中國就差享受過跪式服務的他,如何能受得這般窩囊氣,當下向周全斌打了個眼色,周全斌一聲令下,身後五大三粗的漢子沖上前去,將那胖老板揪出櫃台,飽以老拳,還未打的三五下,那老板便殺豬般慘叫起來,眼見得已是鼻青臉腫,張偉忍住笑,說道:“罷了,將他扶起。”

何斌向著張偉嘆一口氣,也不做聲,便向那老板問道:“老板,你開門也是做生意,怎地待人如此刻薄。雖說我這朋友脾氣不好,不過依我看來,你也確是欠揍!”

那老板膽戰心驚,顫抖著說道:“幾位爺,不是小的有意刁難,實在是幾位不像是買賣人。”

張偉又怒道:“怎地不像,老子的模樣看起來很窮麽?”

“這到不是,幾位衣著華麗,氣宇不凡,看起來便是人中龍鳳……”

“呸!且住,說說看,為何我們不像是買賣中人。”

“幾位大爺,一來,小店的米都是從海外而來,沒有本地大米出售,二來,前來販米的大多是內地行商,將這些從南洋進來的新奇之物運往內地,出售給達官顯貴,兩位大爺一進門,一來小的看出兩位是本地人,二來兩位又要買本地產的米,小店只有南洋大米出售,卻哪來的本地米,因此得罪,請大爺饒恕。”

何斌大笑道:“這卻是我們的不是了,一直是去安海或是潮州買米,到這泉州買米,是我的疏忽。”

張偉詫道:“莫不成這泉州人不吃米不成?”

“這到不是,這泉州城的米行都在城外,咱們在城內找米行,是有些不合時宜。”

當下兩人只得向那店老板陪了不是,又令周全斌拿出銀子給老板做湯藥費,幾人道一聲晦氣,便往店門口行去。

張偉剛行至店門處,忽聞一陣香風撲鼻而來,他一臉詫異,這種香水味道絕非中土所獨有的那種脂粉味,反而是自已在數百年後常感覺到的西方香水味。

待擡頭一看,張偉禁不住失口叫道:“十三姨?”

何斌等人聞言詫異,怎地張偉在中土還有親戚,這倒沒有聽他說過,到要仔細瞧瞧張偉的十三姨是何模樣。卻見那店門外站立著幾名西洋之人,皆是高鼻藍眼之輩,中間卻有一女子雖是西人打扮,卻顯然是中國之人,黑色長發下膚白似雪,一張標準的鵝蛋臉,水汪汪的大眼下是可愛的翹鼻子,底下一張小嘴卻正撅的老高,還不待何斌招呼,那女孩便張嘴向張偉說道:“what?……喔,說中文,誰、誰是你的十三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