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後垂簾,光緒緊張(第3/7頁)

光緒十二歲時,慈禧任命翁同龢為軍機大臣,翁同龢顯得更忙一些。除了要教光緒課程,還得去軍機處上班,參與國家大事。翁同龢經常教光緒如何審閱奏折,如何處理政事,日積月累,光緒對政治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讓他揪心的是,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的時候,需要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光緒的使命感就是在這時建立的。

光緒十年(1884年),翁同龢將光緒兩年來寫的四篇政論裱糊起來,作為收禮獻給慈禧。慈禧認真地看了論文,頗為自豪,這些政論雖然文筆幼稚,但其中不乏一股勵志圖強的精神。

親政以後,光緒也時時不忘去上書房向翁老師請教。翁同龢雖然是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但是思想並不保守,甲午戰爭之後,他清楚地看到,如果不學習西方,中國必定會落後。

戊戌變法時,翁同龢在背後力挺光緒,但這場變法最終胎死腹中。光緒的勢力還遠遠不足以和慈禧抗衡,變法流產之後,翁同龢也被罷官。

翁同龢回鄉前,光緒為他送行,師生二人熱淚盈眶,相擁大哭。翁同龢回鄉後,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一旦慈禧從京城發出自裁的諭旨,他便立即自殺。幸好慈禧倒也沒有除掉他的意思,1904年7月3日,翁同龢在老家常熟病逝。

臨終前,翁同龢口占一首詩,希望光緒能發憤圖強,將來振興中國:

六十年中事,傷心到蓋棺;

不將兩行淚,輕向汝曹彈。

權術太監李蓮英

光緒進宮後,貼身太監是王商,在我們印象裏,太監都是一群心理陰暗的小人。其實不然,太監中也有很多好人,這個王商就是一個不錯的太監。

他對光緒照顧得很周到,當然他不可能進入光緒的心靈,像翁同龢那樣照顧光緒,他的身份畢竟是奴才,不可能跟主子的關系過於親近。王商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光緒的飲食起居,甚至比光緒的乳母還要周到。

但是,在這個宮裏有一個太監權勢熏天,這便是總管太監李蓮英。安德海死後,李蓮英善於揣摩聖意,很快就取代安德海成為總管太監。

李蓮英這個人陰險刻毒,長相猥瑣,但很會做人,他知道在這宮裏只有慈禧太後才擁有絕對權威,只要靠緊了這棵大樹,自己就可以為非作歹。

光緒剛進宮就跟李蓮英不和,那時候光緒還是一個小孩子,他不明白為什麽那麽多人怕李蓮英,光緒很直接對李蓮英說:“你這個人怎麽長得這麽醜?難看死了,你快別出現在我面前,我很怕你這長相。”

李蓮英一聽,表情凝固了,雖然對方是個小孩子,但畢竟是皇帝啊,皇帝討厭自己,將來長大了可要修理自己了。像李蓮英這樣陰險的小人,宮裏沒人敢得罪他,光緒一個小孩得罪了他,他都要報復,何況是其他人。

李蓮英的報復方式也沒什麽特別的,無非是在慈禧面前說光緒這不好那不好,讓慈禧責備光緒。李蓮英還經常指責翁同龢和光緒師生,說翁同龢不好好教書,光緒也不好好學,實在有負老佛爺的厚望。

很多時候,光緒受到慈禧的責罵,其實是李蓮英挑撥的,當時光緒年幼,怎麽知道人心這麽險惡。

從此以後,李蓮英就是光緒的死對頭,光緒真沒想到,一個太監居然能讓自己這個皇帝不得安寧。後來慈禧發動政變,廢掉光緒,也有李蓮英的參與。

李蓮英是一個權術高手,他就像慈禧的一個影子,他的所作所為事實上反映了慈禧的利益。作為一個奴才,李蓮英對慈禧忠心不二,慈禧也對他極為放心。隨著李蓮英權勢膨脹,朝野上下開始不安,大臣們擔心宦官幹政的事情會出現在大清朝,紛紛上疏,請求慈禧能夠抑制李蓮英。

李蓮英是慈禧的一把利器,她怎麽可能因為大臣們的一番話舍棄這個利器。事實上,隨著光緒的成長,他已經感覺到李蓮英就像一個難纏的夢魘,感覺到這個李蓮英比“親爸爸”還難對付。

但李蓮英畢竟是一個聰明人,他第一原則是絕對效忠慈禧太後,在不違背第一原則之下,他還是願意做一些事情討好光緒的。畢竟光緒是皇帝,萬一哪天慈禧真的放權,自己的生死就取決於光緒,所以自光緒親政後,李蓮英對光緒還是非常巴結討好的。憑著這些左右逢源的生存技巧,李蓮英在宮中穩坐太監第一寶座。

光緒被囚禁瀛台時,李蓮英還經常去看他,李蓮英相當精明,他知道政治就像潮流,起起落落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朝光緒復出,一定會感念自己在他失勢時去看他。

光緒最終沒有機會復出就死去了。李蓮英後來離開了宮裏,回到老家北京棉花胡同,終日吃齋念佛,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宣統三年二月初四,李蓮英病死在家中。當然也有人說李蓮英是被人謀殺的,不過這種說法證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