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江山如畫,風雨如晦(第2/4頁)

這個故事無非是說道光孤陋寡聞,委婉地暗示了道光雖然人品還行,但能力不行。

道光也對朝臣說:“為政首在得人,安民必先察吏。”等於是把雍正和歷代聖王的話重復一遍,雖然了無新意,至少說明此人並不糊塗。

道光還提出了考核官員好壞的標準。

第一,是否實心奉公。在道光看來,盡心盡力辦事的才是好官員,那些誇誇其談的多半是不合格的官員。所以,道光提倡在官場上要言行一致,不能光說好話不做好事。

第二,要正直,要敢於直言。道光氣憤地說,現在官場上欺瞞成風,人人都不說實話,這樣下去吏治怎麽行得通呢?要敢於說真話,哪怕冒犯皇帝也沒關系,千萬不要阿諛奉承,千萬不要欺上瞞下。許多吹捧道光的官員被道光罵為逢迎之徒,江西學政王宗誠因為江西豐收,稱頌這些都是仰賴聖德。道光給了他一個“巴掌”,罵他空談無理的言論,諂媚不實,以後不可如此。

道光武藝不錯,有人誇獎他箭術高超、百步穿楊,簡直就是當代的養由基。道光罵他信口雌黃,作無用之談。看到臣下拍馬屁成風,道光知道自己必須效法唐太宗,鼓勵官員犯顏直諫,哪怕因此語言顯得狂悖都沒關系。

第三,要任勞任怨,不避嫌怨,遵紀守法。在道光看來,吏治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各級官員把自身的利益看得太重,把國家的利益看得太輕。道光特別指出,各級官員應該把國家的利益作為重中之重,要敢於作為,不怕困難,即使遇到挫折和誹謗也不要退縮,國家是不會辜負正直清廉的官員的。

道光也沒有把這些流於口頭上,規定了每三年對官員進行一次考核。那些不堪勝任的官員全部淘汰,換上一批能幹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道光屢次頒布雍正、嘉慶的諭令,由此可見此人雖然勵精圖治,但是創造力確實欠缺,治理國家一再照搬過去的東西。

在整頓吏治的過程中,道光處罰了一批官員。豫親王裕興是被處罰的官員中級別最高的,他強奸了使女寅格,導致後者羞憤自殺。道光獲知此事後,革去裕興的王爵,並軟禁三年。莊親王奕竇和輔國公溥喜等人吸食鴉片,道光予以嚴懲。鎮國公綿順帶著妓女到廟裏唱戲,道光認為其卑鄙無恥,對他嚴加懲罰。這些皇親貴胄尚且受到懲治,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對於官員的腐敗,道光也是深有感觸,他忍不住感慨:“多設一官,不過是為老百姓多增一害。”

所以說,道光剛上台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我們來看看他剛上台那會兒的政績吧!

一、實行精兵簡政政策,限制衙門裏公職人員的數目,裁減冗員。到道光十年(1830年),共裁撤了兩萬三千九百多名官員。

二、控制捐輸,限制督撫屬員隨意提補。賣官是清朝的一個公開政策,目的是補貼財政收入。但這個政策無疑會公開助長腐敗,道光作出了有限度的改革,他並沒有杜絕捐輸,但是卻禁止現任官員加捐職銜。

三、加強宗人府的管理。宗人府是管理皇家事務的機構,道光有感於宗室子弟日益腐敗,著意加強對他們的管理,提升皇家子弟的素質。道光四年(1824年),宗人府還將一些皇室子弟送到邊疆地區鍛煉,一方面是減少他們對社會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這些人通過艱苦的生活鍛煉出良好的身心素質。

四、限定案件的審理期限。辦案拖沓是官場的一個通病,很多案子由於長期積壓,導致許多人屈死獄中。最高領導人道光認為這種情況會導致許多家庭家破人亡,增加他們對社會的憎恨,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對大清國是很不利的。所以他限定了案件的審理期限,京城的衙門必須一個月內結案,州縣的衙門時間更短,二十天就必須結案。上司的批復在一個月內必須申報,刑部審核的話,要根據不同案情分別在十天、二十天、三十天內結案。對死罪案件的定決,從報上來到判定要在七十天內完成,監候限八十天。

相信不會有人懷疑道光是一個上進的人,是的,對於人才道光求賢若渴,用曹操的話來說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求賢若渴

史載道光雖然不善於用人,但是對用人的重要性還是高度重視的。

道光曾明確表態:“國家以賢才為寶。”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發現人才、提拔人才還是比較困難的。如何選拔出優秀的人才,這是道光最為關心的事,但是道光也沒有很好的機制能夠挑選出最優秀的人才,只能一再發出求賢詔書。

道光主要通過哪些手段選拔人才呢?

第一種方式還是老辦法——科舉正途。科舉制度雖然會造就一大批迂腐的讀書人,也就是今天說的高分低能,但是也能選拔出一些非常優秀的人才,這在歷朝歷代都有。科舉是中國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盡管有種種弊端,但無疑還是堅持著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