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彈壓“暴民”不手軟(第4/6頁)

後來,官兵在深山老林中將魏現抓捕。在處理此案過程中,乾隆一反往日的寬大,定了六等罪:首犯淩遲處死,助謀斬立決,宣傳邪教蠱惑愚民的處以絞刑,被脅迫的犯人充軍,知情不報的流放,不知情的教徒暫緩處理。

結果,一人被淩遲處死,四十九人斬首,九人被絞死,一人絞候(有待進一步審理),發配充軍的八十八人,杖責有九十九人,罪犯家屬入奴發配的有十九人,還有幾十人或自殺,或瘐死獄中。

這個案子的處理是非常殘酷的,從中可以看出乾隆的統治思想,仁政只是表面文章,治國根本還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次暴動雖然規模小時間短,但是給乾隆的沖擊很大,他覺得這些亂民真是不知好歹,實行仁政他們反而得寸進尺。隨後,乾隆決定清查邪教,將老官齋教全部關門大吉。

清水教大劫

乾隆三十九年,被歷史學家稱為盛世轉衰的轉折點,這一年也是多事之秋。

自從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中原大地再也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一百年的平靜積累了大量的熱能,終於在這一年爆發。

這事還得從乾隆三十七年春天開始。自從乾隆先後以鐵腕取締大乘教和老官齋教之後,民間的地下宗教更加隱秘,教徒們再也不敢招搖過市,以至於官府認為在政府的鐵腕打擊下,國內基本肅清了邪教勢力。

山東濮州人諶梅打破了官府的幻想,這一年春天,他帶著“邪書”來到河南臨潁縣,不幸被官府查獲。隨後,官府順藤摸瓜,找到了邪教的頭領,濮州人王中。由此,將潛水極深的清水教拉出水面。

王中被捕之後,山東巡撫徐績準備拿他開刀,當成政績獻給皇上。徐績先搜羅王中的逆書,希望從中發現謀逆的證據,別說,他真讓他搜到了。在王中的“邪書”中有這樣的話:平明不出周劉戶,近在戊辰己巳年。徐績問王中作何解釋,王中也相當聰明,說“平明”是天明時運氣流轉,講的是氣功導引之術,練習氣功應該在天微明時起來。徐績心想,你厲害,旋即挑出更致命的句子:也學太公渭水事,一釣周相八百秋。這句話謀反的意思還不明顯嗎?王中也有自己的解釋,說太公、八百秋等話不過是教導人們修身行善,這樣才能延年益壽,活得像姜太公那麽長。

徐績沒轍了,只好將整個審案過程上報給乾隆。與此同時,河南巡撫何熠奏請將王中絞死。

收到徐績的奏折後,乾隆沒有研究案情,而是仔細觀察“平明不出周劉戶,盡在戊辰己巳年”這兩句詩,他覺得其中大有蹊蹺,絕不像王中所說的那樣是氣功導引之術。經過仔細辨認,乾隆發現“明”字有改動痕跡,很可能是“胡”字。如果是“胡”字,那麽這個案子就大了,不僅是邪教,而且是企圖推翻大清的邪教。文化深厚的乾隆認為根據王中的詩,幕後應該還有兩個更高的首領,這兩個首領分別姓周和劉。得出這個結論後,乾隆立即命令軍機大臣傳諭徐績,暫停對王中處置。乾隆想揪出幕後黑手,而且他相信自己的直覺。

可惜,乾隆的諭旨還沒有到山東,巡撫徐績就已經把王中絞殺。

這樣一來,線索突然中斷,幕後黑手似乎可以逍遙法外。然而,隨著案情的發展,竟然證實了乾隆的判斷。從一句詩居然能夠判斷出篡改的痕跡,還能推測出幕後的元兇,不得不佩服乾隆見微知著的本領。

五月,河南巡撫何熠審理案犯李孟炳,王中的頭上還有一個姓劉的老教主,這個人本是個監生,本名劉省,祖上有做官的。劉教主旗下有三個教派分支,分別為先天、中天、後天,王中只不過是支教的首領。乾隆得知,為自己的智慧興奮不已,立即下令捉拿劉省,最後在劉省的臥室地下刨出一萬兩千多兩白銀,這筆錢是教主劉省多年從教徒手中搜刮而來的。

就這樣,清水教蘿蔔帶泥,被連根拔出。

清水教原名八卦教,是由康熙初年山東單縣人劉佐臣創立的,是以劉佐臣是清水教第一代教主。第二代教主是他的兒子劉儒漢,第三代教主是他的孫子劉恪,劉省是第四代教主。像所有的宗教一樣,清水教也有一些神神鬼鬼的東西,清水教的頭目們自稱喝一杯水,七七四十九天可以不吃飯不喝水,清水教的名字就是這麽來的。

在刑訊逼供下,劉省供出了離卦、震卦、坎卦等八卦教主要頭目,從而揭開了邪教的隱秘網絡。刑部給劉省擬罪淩遲,他的弟弟劉省愆和長子劉銓斬立決。八月,乾隆將劉省的處罰改為斬立決,其弟和其子改為斬候。到秋審時,劉省愆處斬,劉銓仍然有待進一步審理。

如果清水教案子就這麽結束的話,那它充其量還是一個小案子,遠遠談不上是大劫。劉省雖然是清水教的教主,但他沒有翻起多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