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輩子都在死磕的母子(第2/13頁)

不過,在順治的後宮中有五個博爾濟吉特氏,沒有一個博爾濟吉特為他生下一男半女。由此可見,順治帝是非常固執的,對於母親家族的女性堅決不碰。所以順治說跟皇後共處了兩年,沒有夫妻之實應該是事實,當然這不能怪皇後,只能說順治這個人太偏執了。

順治皇帝與皇後相處了兩年,沒有任何結晶。但這兩年裏,他和其他的妃子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福全,一個叫玄燁。

順治一生中,史冊記載的皇後和妃子共有十九位,兩個皇後都沒有產出,其他妃子為他生了八個皇子,五個公主,其中只有四個皇子活了下來,成活率只有二分之一,比較低了。

雖然老婆一大堆,但順治好像對她們並沒有多少感情,除了董鄂妃。對皇後,順治帝特別恨。對於自己的這些兒子女兒,除了董鄂妃生的第四子外,他也幾乎沒什麽感情。臨終前,他考慮繼承人的時候甚至打算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堂兄弟。可以想見順治性格之怪異,恐怕就是孝莊也猜不透他的心理。

順治廢後的時候是十五歲,那時候包括孝莊在內,大家認為這應該是一時的,是特殊時期特殊發作,過一段時間,順治肯定會慢慢變好的。事實恰恰相反,掌握大權後,順治的性格不但沒有變得溫和,反而變本加厲。現在他是想怎樣就怎樣了,今天想用鞭子抽誰,那個人肯定是躲不了,過了幾天,又覺得幹啥都沒意思,想去寺廟當和尚,誰也攔不了他。

總之,你不知道他想做什麽,他身上有一股沖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股沖動來自哪裏。換句話說,他生命中有一種壓抑,他一直想突破這個壓抑,這個壓抑到底是什麽,估計連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只能設想是多爾袞,但是多爾袞已經死去很多年了,多爾袞的陰影真的有那麽大嗎?

順治的一生是躁動不安的一生,最後染天花而死對他來說真是一種解脫。他解脫了,孝莊也解脫了,滿朝的文武大臣也解脫了。中國將迎來一個新時代,康乾盛世。中國將出現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康熙大帝。

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南明的延平郡王鄭成功率軍穿過台灣海峽,從東南沿海登陸,一路上勢如破竹,大敗清軍,接連攻克瓜洲、鎮江,大軍圍困江寧。一時南方各省人心晃動,紛紛有密謀起義的舉動,整個江南各省陷入了緊急狀態,清廷上下大感震動。

我們是不是很想知道順治帝是啥反應,我們可以從順治瑪法(老爺爺)湯若望的回憶錄中了解到情況:

當這個噩耗傳至北京,皇帝完全失去了他鎮靜的態度,而頗欲作逃回滿洲之思想。可是皇太後對他加以斥責,她說,他怎麽可以把他的祖先們以他們的勇敢所得來的江山,竟這麽卑怯地放棄了呢?他一聽皇太後的話,這時反而發起了狂暴的急怒。他拔出他的寶劍,並且發誓說他要親自去出征,或勝或死,絕不更改自己的意志。為了強調自己的決心,他居然用劍把皇帝的禦座劈開。那意思是說,如果有人敢對他禦駕親征說一個不字,他就一劍把誰劈死。

皇太後枉然地嘗試著用言語平復皇帝暴怒的心情。另派皇帝以前的奶母到皇帝面前進勸。可是這更增加了他的怒氣。各城門已貼出了官方的布告,曉諭人民,皇上要親自出征。當時全城內便起了極大的激動與恐慌。王公大臣排著長隊到湯若望這裏請求援助。若望應允,至皇上面前呈上奏疏,並且很深沉地懇求,不要使國家破壞到這地步,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當時皇帝的情緒就轉變了過來,請若望起。現在他知道,“瑪法”的意見是好的。所以,各城門上又貼出了一張新布告,曉諭人民,皇上之出征已作罷了。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順治帝的脾氣是相當暴躁的,可以瞬間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從中也可以看出,順治和湯若望的關系還是比較鐵的,文武百官包括皇太後的話都不聽,偏就聽得進去一個洋鬼子老爺爺的話。

湯若望是一個天主教徒兼科學家,沒什麽私人立場。他在天啟二年的時候來到廣東,認識了徐光啟,後來徐光啟給他介紹了一份工作,幫助崇禎修訂大明歷法。在大明朝廷內,湯若望發揮專長,不僅修訂歷法,還幫助明朝研制西洋大炮,為此,崇禎皇帝還經常賞給他牌匾。崇禎十三年,湯若望升任北京天主教教區區長,並允許在宮中舉行彌撒。

崇禎對湯若望還是不錯的,所以湯若望剛開始對清朝政權沒什麽好感。多爾袞進京後,為了防止滿漢混居,大搞拆遷,本來湯若望的教堂也要從城北遷到城南。大家都知道,拆遷是關系到民生的事,湯若望很不希望教堂被強拆,於是給多爾袞寫上訪信,請求不要強拆。沒想到多爾袞居然給他面子,準許他留在原地,這讓他對清廷產生了一些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