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第2/4頁)

1931年蘇區中央局委員合影(左起:顧作霖、任弼時、朱德、鄧發、項英、毛澤東、王稼祥。)

然而李立三不自量力的攻擊和毛澤東不可扼制的壯大,還是惹怒了蔣介石,從1930年11月開始,解決了各派軍閥不斷挑戰的蔣介石調集軍隊開始了對根據地的連續圍剿,三次圍剿,均告失敗,反倒推動了根據地的發展。

“立三路線”破產後,王明取代了李立三,但仍然奉行以城市為中心的路線。但是1927年之後,上海白色恐怖日趨嚴重,白區革命力量幾乎損失殆盡,黨中央在上海實在“無法立足”。而這時的江西瑞金,在毛澤東的精心培育下,紅紅火火,於是中央向地方靠攏,於1933年1月遷入根據地瑞金。加強了對根據地控制的黨中央立刻取消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周恩來和朱德成為第四次反圍剿的總指揮。“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第四次反圍剿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沒有毛澤東參與的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把毛的軍事威望打入了地獄”522,毛澤東又一次落入低谷。

在同樣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卻失敗了。“28個布爾什維克為這次慘重的失敗而感到窘迫不安”,523但是對於毛澤東個人而言,卻又是一次轉機。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又進入中央政治局,並且進了“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事實上,他已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頭號人物”。

當然,毛澤東的這個“頭號人物”當得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遇到的第一個挑戰者是張國燾。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與中央紅軍會師,當時放棄川陜蘇區才兩個多月的紅四方面軍有8萬人,“服裝整齊,兵強馬壯”,而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經過國民黨半年的圍追堵截,只剩下不到2萬人,“衣衫破爛,人馬疲憊”。實力決定心態,會師時張國燾的姿態和毛澤東的壓力都是可以想見的,同樣可以想見的是他們之間微妙的關系以及“頭號人物”毛澤東在晚宴時對張國燾顯示出來的“若有若無”的反擊。原本要去的川陜革命根據地被張國燾扔了,會師後的紅軍往哪裏去?觀點出現了分歧。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等主張北上“占領川陜甘三省,建立三省蘇維埃政權”,而張國燾主張西進,“向西康發展,建立川康政府”。為團結張國燾,使其北上,中共中央委曲求全,任命他為紅軍總政委,同意破例從四方面軍的幹部中吸收陳昌浩、周純全加入政治局。為統一思想,一個月內連開三次政治局會議,做了無數次的說服工作,但分歧並未消除。8月份過草地之後,張國燾率領的左路軍(包括紅軍總司令部和四方面軍主力)突然南下,並要求右路軍也南下。在右路軍中的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執行了張國燾的決定,毛澤東對他反復說服仍無效果。中共中央為避免發生紅軍內部沖突,便率領由中央縱隊和一、三軍共8000余人改編的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於夜間出發,單獨北上,1935年10月19日,終於到達陜北吳起鎮。

就在中共中央到達吳起鎮的半個月前,張國燾在卓木碉召開了一個高級幹部會議,認為中央已經“威信掃地”,“失去了領導全黨的資格”,宣布仿效列寧同第二國際決裂的辦法,組成新的“臨時中央”。然而事與願違,長期而艱苦的戰鬥並沒有使紅四方面軍在川康地區建立新根據地,屢屢受挫之後部隊也由南下時的8萬余人減為4萬人。共產國際多次電催,加上中央及左路軍內部朱德、彭德懷、徐向前等人“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在現實的巨大壓力下,張國燾終於同意與紅二方面軍一起北上,在1936年10月與一方面軍會師。很自然的,會師之後的張國燾被剝奪了軍權,邊緣化了。1938年4月,日子“不好過”的張國燾終於逃離延安,投奔了國民黨。

紅軍到達陜北之後,第二次國共合作緊接著就開始了,而新的國共合作給毛澤東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整個三十年代後期,毛澤東處於一種強大的壓力之下,這種壓力來自兩個方面:

一個是來自國民黨的。國共合作是壓力下的合作,雙方都明白這僅是抗日前提下的有限合作,雙方不可能同享未來。蔣介石希望在抗日過程中消滅共產黨,而共產黨則希望通過抗日扼制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打擊。既然國共合作了,任何軍事上的行動都變得不再可能,於是國民黨在理論上、思想上的圍剿就開始了。

國民黨在他的五屆五中全會524之後,設立精神總動員會,頒布了《國民精神總動員綱領》,要求以三民主義改造國民精神。5月,蔣介石發表《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序》的演講,強調要以國民黨來“管理一切”,實行“以黨建國”、“以黨治國”,提出“我們的希望,是要使抗戰勝利之日,即為建國完成之時”。思想上的改造,需要大量的理論宣傳,於是大批的“理論工作者”開始進行“適時”的理論研究。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叛變的葉青,在抗戰時期成長為一名“三民主義理論家”,在1938年以後的一段時間裏發表了大量的文章,總體強調,“共產主義產生於資本主義發達的歐洲,階級分化明顯,是歐洲社會發展之產物,僅僅適合於歐洲”,並不合乎中國國情,“與中華民族沒有關系”,是一種典型的“舶來品”。而“三民主義是綜合中外學說而成,大體說來是中國的民族思想、美國的民主政治、歐洲社會主義之結晶,”因此,“三民主義可以滿足中國現在和將來的一切要求。它的實現,中國便不需要社會主義了,從而組織一個黨來為社會主義而奮鬥的事也就不必要了。”歸根結底,“中國是三民主義底世界,共產主義應該離開中國。”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