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延年、桂世茂: 政治風浪中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受訪人:巴延年、桂世茂

訪談人:熊衛民

整理人:熊衛民

訪談時間:2004年4月3日

訪談地點:上海市丁香花園

桂世茂、巴延年、熊衛民(2004年4月3日攝於上海市丁香園)

治當代中國史,不能不提政治運動,因為它們是所有中國國民人生戲劇的總背景。沒有這個背景,無數的雄壯、猥瑣,崇高、墮落,聰明、愚蠢都讓後人難以理解。本篇從政治運動的角度切入,重點回顧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從成立到“文化大革命”這段時間的歷史。不但展示了思想改造、肅反、“反右派”、“大躍進”、“四清”等政治運動在上海分院的具體操作過程,還展示了在鋪天蓋地的運動背景下,聰明有余但無力回天的渺小個人的辛酸與無奈。

巴延年,1928年生,1953年從部隊轉業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歷任組織科科員、副科長、科長,組織部部長,分院黨委常委、監委副書記,政治部副主任,生理研究所黨委副書記、書記,原子核研究所黨委書記等職,1991年離休。

桂世茂,1928年生,1960年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工作,歷任宣傳處副處長,分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上海市科技黨委秘書長,上海市政協常委等職,1993年離休。

熊衛民(以下簡稱熊):聽王芷涯先生介紹,多年以來,您二位一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工作,而且你們和另外一些老同志花了多年的時間,於新近完成了一本《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大事記》。你們一定對分院的歷史非常熟悉。能否請你們談一談這段歷史,尤其是不同時期的政治運動對分院科研工作和科研隊伍的具體影響?

巴延年(以下簡稱巴):好的。1949年5月,上海解放。6月,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軍代表李亞農同志接管了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在滬辦事處和各研究機構。11月1日,中國科學院成立,相關機構很快即移交給了中國科學院。1950年3月,中國科學院華東辦事處成立,中科院黨組成員李亞農同志任主任。1953年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建立中科院華東辦事處黨委,李亞農同志任黨委書記。李亞農同志是一位研究中國古代史的學者,在大革命時代就參加了革命。

1949—1952年,可以說是中科院上海分院的初創時期。中國科學院接管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在上海的科研機構和行政辦事機構後,對它們進行了整頓:調整一些研究機構,任命各個研究所的負責人,建立黨團組織,教育原來的職員,調整研究工作的方向、計劃,恢復科研工作……1950年時,這兒的工作就已逐步恢復正常。那個時候還從大學和社會上引進了一些科研人員。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的人很少啦,在上海就200多人,所以又吸收了一些科研骨幹,包括少量海外留學人員進來。

這個階段的政治運動主要是:“三反”“五反”、忠誠老實、思想改造、學習蘇聯和抗美援朝。

以學習為主的“三反”“五反”

巴:中科院上海各單位的“三反”“五反”運動由市文教大隊領導,剛開始時和社會上別的行業的搞法一致,文教大隊派了十位同志——他們都是電影界的人——組成工作隊過來。很快就有一對研究人員夫婦自殺。夫婦倆自殺,在當時影響很大。鑒於科技工作者對祖國建設的重要性,上海市增產節約委員會決定停止對科技人員進行面對面的鬥爭,於是分院系統的“三反”“五反”運動就停止了。“三反”“五反”運動在整個上海市搞得轟轟烈烈,尤其是“五反”運動,因為上海資本家多。但分院的“三反”“五反”運動沒進行多久。

熊:科研人員也參加這兩個運動嗎?

巴:參加,主要是學習。

思想改造是重頭戲

巴:分院的思想改造運動從1952年5月開始。“三反”運動針對的主要是黨政機關,“五反”運動針對的主要是工商界,而思想改造運動針對的主要是知識分子。1953年前,在分院開展的各種政治運動中,思想改造是重頭戲,它持續了三個多月。

對科研人員來講,思想改造運動的主要內容是:(1)批判崇美思想,要求人人仇視美帝、鄙視美帝、蔑視美帝;當時的老科學家有很多是從歐美留學回來的,也就是要求他們批判自己崇拜美帝、崇拜西方的思想。(2)批判宗派主義和科研工作上的理論脫離實際現象。

有一些科學家在思想改造運動中受到了傷害,比如說莊長恭先生和朱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