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一(第2/2頁)

“您這就叫五十步笑百步啊。您和您的鄰國都不怎麽樣?關鍵仕你沒有仁政。仁人無敵於天下啊。”

魏惠王來精神了:“請先生教誨。”

“仁政就是以仁的感召力和德行來征服人,使萬民心悅誠服,諸侯相舉來朝。”(也不知真的假的)。孟子所謂的仁政,實際非常有害。曾經有一個賣卦的人深刻論證過這一點。這人給魏惠王算掛。魏惠王說:“你算算,我這人怎麽樣?”“大王非常之仁啊!”魏惠王大喜:“那我功業將有多大啊?給我再算算。”“功業嗎,只能亡國。”“為什麽?”魏惠王大驚。

“人一旦仁慈,就不忍誅殺,於是饒恕那些有過錯的人。仁者慷慨大方,導致您賞賜那些沒有功勞的人,比如親戚一族,任人唯親。有過錯的人不懲罰,不該獎勵的去獎勵,能不亡國嗎?”算卦的說完,魏惠王嚇了一身冷汗。仁政卻可以亡國?是的,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魏惠王在眾鱷魚之中,是最仁厚的了,但也屬他被欺負得厲害,土地越來越小,士兵越來越少,最終失去戰國首強地位。不是說仁者無敵嗎,怎麽會落成這樣?呵呵,誰讓你最仁、最軟弱了!

孟子卻還在這裏教他學仁。“不殺人者就能統一天下。”他在回答魏惠王怎樣才能統一天下時候大言道,“您盡管施仁政於民,減少刑罰,減少征稅,盡量把莊稼耕得深一些(孟子一急,連“深耕”都給憋出來了,真有他的。人家問你怎麽治國,你深耕幹嗎?),再讓老百姓尊重親爹和大哥,溫順孝悌(念替)。差不多就這樣吧,您就統一天下了。”東一榔頭,西一梆子,孟子回答得一點系統沒有。這些放空炮的、迂闊的大話,比起法家商鞅的那一套治國體系,顯得太蒼白了。魏惠王聽了半天孟子的話,覺得很無奈。孟子討不到好處,氣得沒法,又混了一年,魏惠王死了,兒子魏襄王也沒有用他的意思。孟子氣得罵魏襄王道:“望之不似人君,不見有所畏焉。”好像土豹子。罵完,孟子卷好行李和簡歷,踏踏實實地離開了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