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第2/3頁)

事實證明,李光弼是一個思路清晰的人,賊軍來到城下,立即發動了瘋狂的進攻。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拋石機砸爛了城墻,李光弼便讓“烏合之眾”——裏頭的泥瓦匠補上,史思明前功盡棄。於是,他開始去後方拿攻城器械,派了三千名胡兵押送,半路被唐兵給抄了,人一個不剩,器械全部搗毀。

擅長聲東擊西的史思明,決定派精銳驍勇為遊兵,並想出了一個制敵的優秀策略,“我攻城北,你們就往城南爬,我攻城東,你們就在城西,看情況,直接上!”

讓史思明驚訝的是,李光弼統軍異常嚴格,守衛戒嚴,沒有絲毫懈怠,所以想爬墻,根本沒計劃上說的那樣簡單。李光弼知道,此時急需人才。所以,他在城裏招賢納士,有任何才能都予以重任。比方說報名的有三個以前在官窯鑄錢的人,李光弼就好好款待了他們。

史思明攻城不下,開始指揮眾人罵娘。罵聲摻雜濃重的胡音,真是罵出了水準。

他們望著城墻上大罵,覺得李光弼不敢出擊,便越靠越近,卻忽然發現,站在最前頭的人,突然間憑空消失!

需要說明的是,這不是靈異事件,而是李光弼同志幹的好事。鑄錢的人,都會挖土,而李光弼招納的三個能人,就是這挖地道的好手。他們在城內開始挖,一直通到城外,半夜,趁賊軍不注意的時候,用枯草微微掩好。到了又罵娘的時候,李光弼派人拿著長鉤,從外頭的地道口忽然伸出頭,放出長鉤往裏猛拉。罵得最歡的那位仁兄,就這樣被押進了城裏。站在最前頭罵娘的人不會直接被殺,而是會被李光弼帶到城墻上展覽一番,讓胡兵看清楚,隨後大聲道:“有種的再給我罵一個!”說完,當即讓人砍了被拉的那人。

自從少了幾個賊兵後,賊軍再也不敢仰望天空,日日夜夜低頭看,連走路都得低著頭,生怕被人拉進去。

三位錢工連日來,又挖出來四通八達的地道。賊兵們俯視許久,也不見有人拉他們,也就放松了警惕。大軍攻城,開始用梯沖、土山,一群人扛著梯子跑,剛跑近城墻,也不知怎麽回事,忽然感覺沒有了重力,輕飄起來,隨後應聲入地,陷了下去。

這還是唐軍的功勞,不過,賊軍太多,攻城還是很成功的。

但很快,他們的高興變成了憂傷,因為等著他們的,是李光弼特制的大炮。這種大炮結構、原理簡單得沒辦法再簡單了,不過它有一個好處,巨石從上頭順勢砸下去,能貼著地面滾老遠。巨石的準頭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大石滾滾砸向賊軍人最多的地方,每一次都能砸死二十多個,估計腦震蕩的也得有幾十個。據記載,這場大炮戰後,賊軍光被砸死的就有十分之三。

死守了這麽長的時間,太原卻沒想象中那樣堅強。賊軍糧食供給不斷,唐軍卻只能困守。為了不餓死人,李光弼派人投降了。賊軍是聽李光弼這麽說的,他們很高興李光弼能夠投降,準備第二天舉辦一個盛大的受降儀式來著,於是不復防備。

就在這天,地道中,三位錢工帶著一幫幹過工程的民工,順著細細的地道挖向了賊軍的營盤。測量距離妥當後,他們停下,開始向東西南北四面大面積地挖掘,一直將賊軍營盤地下挖成了空心。賊軍正接受太原城的投降,但很快,他們發現,李光弼沒有出現在投降者中,他的一個裨將領著數千人來了。

賊兵也是有智商的,所以他們一個個盯著唐兵狐疑地看。

正瞧著,忽然有人爆出一句狼嚎,“哎喲!地震了!”

於是,全體趴下,慌亂中,陷入大坑中的有一千多人。

那些還不知道咋回事的賊軍正跟地面親近,唐兵卻立刻操起家夥沖上前去,賊軍死傷過萬人。史思明哭了,可並不是因為戰爭上的失敗,而是聽說了安祿山的死訊。他滿地打滾兒地表達了自己的悲傷,隨即接受安慶緒(其實是嚴莊)的命令,回範陽鎮守,以尹子琦為汴州刺史、河南節度使,只留下蔡希德等人繼續圍攻太原。

尹子琦升了官,脾氣見長。

離開太原幾天後,他領著檀、同羅、奚、胡等十三萬兵馬,圍攻睢陽。睢陽絕不可以丟,睢陽鎮守許遠,一個書生出身的人,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知道自己沒能力帶兵,於是寫信告急。收信的人,就是身在寧陵的張巡。

張巡立刻領兵開拔,出現在了許遠面前。介紹一下張巡和許遠的兵馬,張巡擴充到了三千人,許遠也有三千多人,兩下合並,所以睢陽城約有六千八百兵馬。尹子琦開始圍攻,張巡日夜督戰,鼓勵將士,慷慨義氣,每日與賊軍鬥二十回合,十六天下來,張巡又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生擒賊將六十余人,殺賊兵兩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