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2/3頁)

吐蕃撤兵了,張守珪設在野外的伏兵將他們殺了個措手不及。隨後,隴右節度使、鄯州都督張志亮領兵往青海西南的馮波谷跑去,跟吐蕃對戰,又是大勝。八月,蕭嵩決定讓副將杜賓客率領四千弓弩手,與吐蕃在祁連城(甘肅民樂)下大戰。戰鬥從早上一直打到晚上,弓箭手聚散離合,周而復始,進退有序地將吐蕃打成了亂陣。杜賓客身先士卒,斬殺吐蕃副將一人,吐蕃余眾逃奔山谷,漫山的哭聲。

捷報送到了朝廷,李隆基大悅,以蕭嵩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李隆基之所以覺得蕭嵩可以出任中書令,那是因為他覺得只要能深諳兵法的人,一定熟知人情世故和政治手段。更重要的原因是,之前張說、張嘉貞、李元纮、杜暹等人相繼為相,源乾曜只是個拍手黨,李元纮、杜暹,兩人性格不合,奏事多有不同,也不商量,時常吵架,後來吵架差點變成武鬥,兩人你罵我我罵你,李隆基很不高興。

這日,貶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杜暹為荊州長史,貶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纮為曹州刺史,罷免源乾曜其余職位,兼任侍中,為左丞相;戶部侍郎宇文融重新起用為黃門侍郎,兵部侍部裴光庭轉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蕭嵩兼中書令,遙領河西。都安排好了,一切都安排好了。

李隆基對自己的安排很自豪——

蕭嵩出將入相,雖然口才和文采都欠佳,但能幹實事,一百分!

裴光庭繼承老爹傳統,眼光獨到,分析犀利,一百分!

宇文融善於摟錢,把強行攤派和巧取豪奪的錢說成是正常賦稅,讓李隆基以為他很能幹,州縣官員也紛紛向他看齊,從此靠摟錢晉升,宇文融開創官場新風,也是一百分!

【朝廷真亂套】

宇文融常對別人講:“給我三月時間,我能使天下承平!”

宇文融也愛幻想,他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假想敵,怕被別人頂替下去,宇文融認為,整個朝廷對自己位置最有威脅的人,就是那個屢立奇功的王子李祎。

因為李祎和李隆基的關系很不錯,所以宇文融很忌妒,否則他也不會幹出讓禦史李寅造謠彈劾人家的事。宇文融活該讓人瞧不上,這個人喜歡邀功,每當他要幹一件好事,他都會先發表一番聲明,生怕別人不知道。且宣傳力度很大,好讓人清楚他未來會幹什麽,會有多麽努力。

當然,他會把做這件事的困難說得非常大,成功了他的功勞更大,失敗了他也很不容易。這就讓李隆基很替他鳴不平。不過,本人不太佩服他上面一點,卻很佩服他下面一點,那就是,宇文兄幹好事宣傳,幹壞事也宣傳。表裏如一、我行我素、盡心盡力、鐵面無私,這就是宇文融,一個大嘴叉子。

所以,在讓禦史彈劾李祎前,宇文融同學就已經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別人聽了。據考察,這裏頭的“別人”,數目眾多,且剛好有許多跟李祎關系好的。

李祎知道後非常生氣,跑去見李隆基。他告訴李隆基,明天上朝肯定有個叫李寅的家夥彈劾他。李隆基問原因。李祎就把宇文融如何安排,如何上演,如何害人的事統統說了出來。李隆基說,嗯,如果真這樣,那就走著瞧吧!

第二天,李寅上書了,他要彈劾李祎。李隆基因此大怒。

宇文融剛剛復位就又被貶成了汝州(河南中西部)刺史。他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害人的行為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第一,他當宰相當了一百天就被罷免了,原本整天害怕別人搶他的位置,現在也不用擔心了;第二,宇文融充分拓展了利用公共資源盤剝百姓的手段,為後世官員模仿的楷模;第三,宇文融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卻留在了李隆基的生活當中,李隆基一直以為宇文融籌來的錢都是正常賦稅,他不再節約,開始奢侈起來。

感謝宇文融。

李隆基很懷念他,因為裴光庭不會盤剝,李隆基覺得帝王的日子過得很緊巴,便嚴肅地問:“你們都說宇文融是個惡人,可是朕把他弄走以後,國用不足了,這又是怎麽回事?”李隆基忽然發問,“你們是怎麽輔佐朕的?”

裴光庭等人算是被李隆基的問題嚇住了,站在那裏不敢吱聲。問題還是時間慢慢解開的,幾個月後,宇文融因為貪汙受賄再次被貶。一年後,司農少卿蔣岑給宇文融送上了最後一道催命符。司農部門(財政部)發現,先前的國儲,竟然少了數以巨萬的錢財,在先前部門領導的關懷下,這筆錢竟然不見了蹤影。

李隆基這才知道,肯定是宇文融挪用了國儲。李隆基流宇文融至巖州,半路上,曾經得意揚揚的宇文融就郁悶死了。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十一月,李隆基去橋、定、獻、昭、乾五陵祭拜祖宗,回宮後大赦天下,全國百姓賦稅減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