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女皇帝大膽進賢才 李盡滅瘋狂鬧東北(第2/3頁)

這塊金簡便成了她流傳後世的唯一一件文物(武則天墓暫時未開)。

有一個比較奇特的人,他跟隨武則天封禪嵩山後,並沒有回到朝廷,而是隱居在了山林之中。

他是武周王朝的左千牛衛將軍,太平王,名叫武攸緒。

和武承嗣、武三思不同的是,這位太平王實在不愛揣測武則天的聖意,也不太會拍馬屁。和武攸寧不同的是,他的確有真才實學,可惜恬淡寡欲,雖說是風流倜儻,卻從來不願意跟朝廷裏頭的權臣說話。武攸緒隱居在了嵩山,這是他的智慧。他知道,武承嗣的下場絕對不會好;他也知道,與其眼睜睜看著未來武家滿門的不幸,還不如找個山林野景,和喜愛人,做快樂事,自由自在地過一輩子。

這就是我的夢想,有什麽不好嗎?

武承嗣告訴他,這樣真的很不好,因為武則天時常派人去監督他,看看他有沒有謀反的意思。可後來,負責喬裝打扮成樵夫的人到了嵩山,卻看見一個草民打扮的人,在山巖谷溪之間盡情遊樂。冬天的時候,他就在茅草屋裏頭讀書,夏天就在林下石室安歇,石室之上,常有清泉流過,在室門外落成一道雨簾。

武則天認為,這個武攸緒的確奇特,賞賜諸王的時候,順便也賞賜了他。可武攸緒似乎不領情,他將寶貝和器玩扔在石室,從來不去看一眼,很久之後,那些東西被灰塵蒙滿。武攸緒的智慧,會在若幹年後顯現,他才是真正的智者,大智若愚的智者!

【契丹和突厥】

吐蕃不安寧,北疆也不太平。有人非要認武則天當娘,那人便是突厥的現任領袖阿史那默啜。

為了認娘,默啜還獻上了自己的大禮,將原東突厥所有將士,河西所有土地全部奉還。武則天著實感動了一把,為了表彰該同志,她派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左衛郎將攝司賓卿田歸道冊授默啜為左衛大將軍、遷善可汗。

這個時候,契丹造反來得正兇,契丹也很不幸,因為攤上了營州都督趙文翙,一個剛愎自用、性情殘暴的家夥。

契丹年景不好,趙文翙不予開倉賑濟,還把契丹的酋長當孫子使喚。營州契丹人,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大怒,他們認為,武則天能這樣對待他們,實在讓人心寒,不報仇雪恨,就算不得爺們兒。

於是,他們領兵攻陷營州,殺死趙文翙解恨。

李盡忠、孫萬榮二人的舉動讓武則天十分憤怒,她派遣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大將軍李多祚、司農少卿麻仁節等二十八位將領,率領幾十萬大軍前去征討。

為了安慰群眾受傷的情緒,特派春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榆關道(河北北部)安撫大使,姚璹為副使,同時防備契丹偷襲。為了安撫自己受傷的情緒,武則天下令給造反者改名。李盡忠更名“李盡滅”,孫萬榮更名“孫萬斬”。

契丹的發展很是迅猛,營州反軍因受夠了趙文翙,同仇敵愾,四下攻城,所向皆下。不日間,營州反軍就已經擴大為了數萬大軍,進圍檀州(北京市密雲縣東北)。唐朝方面來人了,清邊前軍副總管張九節,率領先鋒突擊隊殺了過來。

對於剛剛自稱“無上可汗”的李盡忠來說,到底為誰盡忠實在很成問題,想到最後,他想明白了。人,一定要為自己盡忠。張九節大呼李盡滅的名姓,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從檀州將反軍攆了出去。

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八月二十八日,硤石谷(河北遷安)。

契丹上演了一出詭詐的陰謀,契丹牢獄,幾百名唐兵俘虜。聽說唐軍來襲,李盡滅同志有點慌亂,他只能讓獄卒哄騙這些唐兵說:“我們的家屬,饑寒交迫,活不下去,這才起來反抗,等唐軍來了我們就投降。”

獄卒說完,就有人下令把他們全部拉出去。幾天沒吃飯的唐兵發現,眼前有人親切地送來了糟糠煮的粥。李盡忠出現了,他和藹可親地對他們說:“我養你們沒糧食,殺你們又不忍心,你們走吧!”

唐兵竟然就這樣被放走了,他們披星戴月地跑了百裏地,來到了幽州。

唐軍信任了逃出來的俘虜的話,大軍很快就進軍到了黃麞谷,一幅辛酸的畫面出現在了他們的眼前。道路上,有老弱前來拜會、投降,路邊上盡是些老牛瘦馬。曹仁師大笑,他一眼便看出這是李盡忠搞的鬼,他騎上馬,率領三軍往前追去。此時,反軍已經等在設好的陷阱旁很久了。

張玄遇、麻仁節率領的騎兵沖鋒在前,卻被突然出現的伏橫阻擋,回旋之際,又突然殺出一彪人馬,揚起奇形怪狀的東西(飛索),將唐兵將領生擒住了。張玄遇、麻仁節等人都被活捉,唐軍被幾萬契丹大軍圍困,死傷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