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少林僧生擒王仁則 李世民決戰竇建德(第2/3頁)

首先,他以為李世民至少帶領了十萬人馬與自己對峙,而且他觀察了很長時間,愣是找不到李世民的主力在哪裏。其實想想這事兒也的確夠氣人的,李世民就帶了三千五百人,你上哪兒去找主力去?

其次,竇建德的情報網不發達。

最後,竇建德不如李世民狠。

之前剛吃了一次虧的竇建德不肯輕易出戰,為了讓他出頭,李世民設計了一套特別奸詐的方案。他讓人坐著大船,帶著千余匹馬跑到黃河北岸啃草,故意拉長牧馬的長度。武牢地勢險要,不能存草,而黃河北岸上芳草鮮美,因此,你能想到什麽?

答:我覺得李世民的馬很幸福。

評:熊臉又欠扇了。

可以這樣想一下,如果你是竇建德,吃了大虧,肯定不會輕易出戰,是一定要等李世民露出馬腳再打的。李世民會在什麽樣的時候露出馬腳呢?士兵想家的時候,軍內嘩變的時候,糧草不足的時候,長安大亂的時候?其他幾樣都不大可能,如此,就只能等李世民糧草斷絕了。李世民跑到黃河北岸牧馬,說明了什麽?竇建德微微一笑,他知道了,李世民已經斷糧了。

觀望中的竇建德確信,他已經等到了決戰的時機。

第二天一大早,一直等待竇建德傾巢而出的李世民看見了竇建德傾巢而出的場景。十五萬兵馬泱泱而動,十分壯觀,他們“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屬鵲山,亙二十裏,鼓行而進”。這就是說,竇建德大軍光隊形就排了二十裏地,還敲著大鼓,高唱軍歌,聲勢十分浩大。常勝將軍竇建德率領十五萬大軍來跟李世民決鬥了。李世民手頭上只有三千五百人,但他很鎮定。

如果我遭遇到此類情況,估計會激動得拉稀不止,唐軍中的大將也沒有例外地出現了緊張的情況。學過小學算術的人都知道,平均下來,竇建德用四十三個人踹唐軍一個人,就算是群毆,估計有人連腳都插不上。可是,戰爭不是群毆。李世民看了看緊張兮兮的將領們,說:“走,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李世民帶著大將,騎馬登上了汜水旁的高地,他們一起望向了竇建德大軍。武牢果然險要,登高望遠,一覽無余。怪不得兵家列武牢關為八鎮之首要軍事重地,如扼守喉嚨,疾走沖鋒,勢不可擋!

竇建德也覺察出來了。

李世民兵馬缺糧,能撐到現在,估計坐騎都該煮湯喝了。竇建德把大軍行至汜水淺水灘就停了下來,對面就是李世民的部隊。李世民究竟有多少人,誰也沒辦法弄清。為了探探李世民的虛實,竇建德派三百騎兵涉水過河,在距離唐軍五百多米的地方停下了。竇建德是個很理想主義的人,他這個舉動,其實是想要和李世民單挑。

看官可能有所不知,中國古代戰爭經常出現一位大將帶著少量人馬單挑的情況。這是一種很仗義的作戰方法,正所謂:你拍一,我拍一,咱們一起做遊戲,我們都是好兄弟,誰都不能耍賴皮。竇建德派遣的這三百騎兵跑到李世民營前單挑,一名通信員騎兵縱馬向前用喊話的通信方式對李世民軍說出了竇建德的想法:請選精銳數百跟我們打!

這是一則簡潔犀利的短訊,通信員說完,一溜煙兒跑回了騎兵連,歸隊做好了戰鬥的準備。李世民看了一眼對方,突然感到竇建德的做法讓他渾身上下腦袋生疼。也罷,爺們兒來挑戰,咱不能不爺們兒!於是,李世民望了望諸將問道:“誰願意去?”卻見一員虎將,姓王名君廓的自告奮勇說:“末將願往!”

李世民頷首,王君廓便領兩百名槊騎殺向前去。

兩彪人馬殺了起來,群毆中……兩隊乍進乍退,折騰幾輪之後,竟然互無勝負。李世民的三千多人,竇建德的十五萬人,就眼巴巴地看著這五百人在中間混戰。大夏天的口幹舌燥,戰局沒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雙方這才各自歸隊。打完最後一場百人群毆戰的時候,雙方依舊列隊對峙。這個時候,該是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同志表現自己的帥氣的時候了。他騎著他那心愛的寶馬,在群騎之前得意洋洋地晃悠,大聲說笑,做出很勇敢的樣子。

這一幕,被李世民看在了眼裏。

他看中的不是王琬,而是王琬胯下的寶馬。於是,李世民嘖嘖兩聲,對大老黑說:“你看王琬騎的那匹馬,渾身赤色鋥亮,矯健如飛,真是好馬!”大老黑一聽,立刻道:“我這就去給殿下搶過來!”說著,騎著馬就想沖入敵陣。李世民一把拉住大老黑說:“你這是幹嗎去?我就是贊嘆一下,哪能因為一匹馬讓猛士喪命!”大老黑不聽,偏要去。李世民本就真的是感嘆一下而已,卻不料大老黑性子直,死活要去搶。僵持了一會兒,李世民爭執不過,便派了高甑生、梁建方二人陪同尉遲敬德一起去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