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竇建德結盟王世充 玄甲軍笑傲北邙山(第2/3頁)

李淵如此大仁大義,得到的是一個肥大的唐朝;竇建德如此大仁大義,卻不能換回一個社會公正的待遇。當李淵對王世充猛攻的時候,很多人都心急火燎的。竇建德在河北、河南發展實力很不容易,正如當年唱《無向遼東浪死歌》的王薄一樣,加入他們陣營的總是農民兄弟,沒有士大夫願意跟他們在一起。要知道,士大夫是當時社會的砥柱,是思想,是指導,是方向。

現在,竇建德跟突厥、契丹盟約了。

突厥、契丹找到了竇建德,要他說一下自己的態度。既然是態度,那就假惺惺地表一表吧。竇建德認為,自己要和王世充聯合起來反抗李淵,這樣才能有活下去的機會。了解到這些,處羅(當時是他領兵南下的)高興了。是啊,處羅就等竇建德這句話呢,這樣一來,突厥又可以坐山觀虎鬥了。

竇建德跟王世充有仇。

竇建德很討厭王世充,自己跟王世充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王世充卻在幾個月前把自己的黎陽城給攻下來了。為了報復一下這家夥,竇建德率兵攻占了王世充的殷州城。正所謂你打我一下,我踹你一腳,打著打著,踹著踹著,事兒就鬧大了。竇王二位算是結下梁子了。如今,王世充即將完蛋,本該興奮的竇建德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一起活下去跟一起完蛋,竇建德要做一個選擇。事情很戲劇,也很扯淡。但是,真正的勇士,敢於面對扯淡的人生。來吧,竇建德!

就在某一天,竇建德派出了信使去洛陽城找王世充,答應給他火力支援。

聯合了。

竇建德此舉在道理上很不錯,可是情勢分析總不比現實。剛剛派完去洛陽的信使,竇建德就又派出了禮部侍郎李大師(不是李敖)前往李世民的軍營。李大師擔負著勸唐軍罷兵休息的重任。竇建德的意思,是想讓唐軍停止對洛陽的攻擊,大家有話好好商量。李大師遞上那封情真意切的書信,讓人送給了李世民。

休兵,商量?

李世民暗笑。我不是項羽,你也不是劉邦,我不會給你們任何機會。李大師送上信之後,就被李世民好吃好喝地招待著。等吧,等秦王親口說暫停。李大師左等右等,等到腸子發青,等到上躥下跳,就是不見李世民答復,搞得他很尷尬。都快過年了,秦王,你就這麽不通情理麽?

十二月,寒冬。李世民不回復,證明不答應。

與此同時,為了表明誠意,收到竇建德來信的王世充派自己的侄子王琬和一位重臣去竇建德處報聘,索要兵馬。

武德四年正月(公元621年2月),依然寒冬。

戰事已經十分明了,竇建德、王世充負責主攻,突厥、契丹、奚等部隊給李淵制造麻煩。大家在一起,一定要把李淵搞煩搞死。至於搞完李淵,大家再次分派什麽的,誰都明白,誰都不用多廢話。既然現在大家站在了一起,就什麽都好說。之前,王世充幾十座州縣城池都投降給了李淵,這樣一加一減,差距很大。不過,竇建德等人的加入,讓王世充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百萬大軍,還整不死一個李世民?放眼天下,全是希望!

李世民不會給他們希望。

為了給自己金光閃閃的人生再添一筆重彩,李世民親自挑選了大軍中一千多名精銳,設置了聞名歷史的大唐“玄甲軍”。為了證明此軍的剽悍,特列出玄甲左右兩軍四大將領名單: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敬德、翟長孫。

仔細一看,前三位認識,都很牛,最後一位大俠貌似不那麽厲害吧!其實不然,玄甲軍乃李世民親信部隊,精銳無比,不會選個沒能耐的將領擔任四大天王之一的。史書上對於翟長孫同志的介紹十分有限,他原本是薛仁果手下的猛將,跟宗羅睺同志是同事。很早以前他就看出薛仁果不行,這說明他的政治眼光很好。在歸順唐朝以後,翟長孫的將才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新唐書》提到翟長孫的地方只有兩處,且都只是掛個名字而已,《舊唐書》有多處,也沒什麽實質性的描述。對於這個神秘性的人物,我實在無力還原,但鑒於其他三位的名氣,我還是想為翟長孫同志呼喊一把。翟長孫,秦王李世民麾下頭號精銳“玄甲軍”四大猛將之一。

這是一支人見人哭,鬼見鬼嚎的部隊。

據我估計,玄甲軍也應該曾經被王世充稱作是史上最沒良心的精銳了,他們所到之處,就是一場屠殺。由於人數少,所以才有機動靈活的優勢;由於戰鬥力強,所以才會殺入千軍萬馬之中如入無人之境。歷史上對於他們的戰鬥力早有記載,情況如下:

屈突通、竇軌二人率領的軍隊與王世充冷不丁相遇,兩邊的大軍激戰一場,唐軍敗下陣來。此時,估算王世充率領的兵馬至少一萬人。李世民得知屈突通敗下陣來,立刻帶領玄甲軍沖進世充哥的大軍之中。一通刀光劍影、飄紅掛彩之後,王世充軍被玄甲軍斬首六千余級。玄甲軍死傷不計,拍了拍屁股,淡定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