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李元吉深夜會妻妾 王行本連戰助武周(第2/3頁)

可是,李建成非但不聽,還以冷眼相對,一副“死老頭子該去死”的模樣。李綱這麽大年紀了,感覺很郁悶,再次要求辭職。李淵不許,僅僅除去尚書的職務,卻依舊讓其擔任太子少保。內廷的事務和外廷一樣,有的看不清,有的看得清。打了敗仗,誰都能看見,說別的沒用。

裴寂又和宋金剛杠上了。

宋金剛這個名字現在聽起來興許會讓人想起大猩猩,但其實宋金剛是個挺不錯的名字,金剛,梵文,神話中的犀利武器,翻譯成現代名字就好比“宋思明”“宋世傑”一樣,是個好名字。

十月,寒風,宋金剛帶領大軍一舉攻陷了澮州,威逼虞州、泰州。這幾個地方,是河東地區的重要地點,卻也沒重要到要命的程度。要命的地方名叫蒲坂,今天的永濟市,秦、晉、豫三地交匯處,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這個地方應該算是唐朝的地盤,可惜有一位神人的靈魂在此地遊蕩,占據不走,是一股隱形而又變態的力量。如果裴寂不能保住河東,此地再打不下來,唐朝一半的領土就徹底完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王行本,堯君素的部將。他回到河東殺了鬧嘩變的將領,後據蒲坂。獨孤懷恩到現在還沒把蒲坂打下來,都快一年了。宋金剛攻陷澮州後,王行本表示願意加入劉武周。這樣一來,蒲坂、澮州等地相當於全部失陷。當年唐朝就是從這片土地打過來的,卻被人一口吞掉了,跟讓人掘了祖墳沒啥兩樣。

作為一名優秀的河東特派大臣,裴寂認為:一定要將虞州、泰州的百姓保護好,不能給對方留下任何的機會。於是,他做出了他軍事生涯中的第二個重大決定:

將所有百姓統統收納在城內,聚集一處。將所有屯糧全部燒毀,不給劉武周留吃的。

裴寂認為堅壁清野是對付劉武周侵略的最好辦法,執行起來也最快,不會出任何紕漏。的確,糧食燒了,家不能回,攻下城池也沒吃的,宋金剛就是再傻也不會費勁打這樣一座城池的。可惜,這是裴寂的判斷,人家宋金剛可不這麽想。沒糧食吃的城池,依舊還是軍事要地。

裴寂的做法惹怒了民眾,為了反對裴寂燒糧,他們紛紛起義。夏縣巨賊呂崇茂就是起義軍中最為強盛的一支。他看準了時事,率眾投靠劉武周。於是,氣急敗壞的裴寂先生做出了他軍事生涯中第三個重大決定:

先打呂崇茂。

錯了第一次,再錯第二次,現在是第三次。

裴寂領著大軍開向夏縣。效果很明顯,幾個時辰後,唐朝大軍被夏縣叛賊所破,情況十分狼狽。至於為啥這麽多唐軍會被一幫亂賊打敗,你就需要問問裴寂了,具體戰略我也不知道,不過應該全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主意。裴寂十分困窘,向李淵呼救。

旋即,李淵派出了四員大將援助裴寂。

這四員大將是:永安王孝基、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陜州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負責跟王行本幹仗的獨孤懷恩來了,李孝基也來了,大家都來了。裴寂有了這幾位大將的幫助,相信不久便會把夏縣攻下來。李淵知道,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一個小小的夏縣,而是整個黃河以東地區。劉武周軍勢太過旺盛,實力渾厚,唐軍不能跟劉武周硬拼。那麽,河東怎麽辦?

要,還是不要?

這是個問題。

於是,長安城的百官進行了一次討論。

劉武周和王行本攻勢太猛,如果硬打,根本不可能取勝。多數官員認為劉武周的實力和唐朝差距不大,而占據的位置又十分有利,是否要過河趕走他們,應當慎重考慮。李淵也陷入了深思,元吉太原大敗,裴監也沒能保住介休,宋金剛新破澮州,王行本占據蒲坂,整體來說,沒有一件事是對唐朝有利的。

打,要耗費不計其數的精力,不打,便會失去黃河東邊的許多地區。現在的情況是,劉武周的實力,確實能沖過黃河,威脅長安,除非調集所有兵力對付,否則難以成功。有的同學就嘟囔,兵力不夠,那就調集唄。

問:你以為蕭銑、竇建德還有王世充都是白癡嗎?

經過慎重考慮,終於,李淵下達了這樣一份手敕(音:赤):

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

百官表示同意,無可奈何的同意。李世民不同意,在他心裏,河東之所以不能打勝仗,完全是某些人領導能力不行。其實劉武周沒那麽可怕!

對於幹啥啥不行,說啥啥不中的裴寂,李世民似乎也不想橫加指責。他對李淵說:“太原是王業的開始,國家的根基;河東物產豐饒,是國家的錢庫,如果就這麽輕易放棄了,兒臣心有不甘。”李淵問:“你要如何?”李世民說:“要兵。”李淵問:“多少?”李世民伸出三根手指,說:“三萬即可。給我三萬精兵,我必當剿滅劉武周,恢復汾、晉之地,大唐興盛,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