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竇豪俠仗義起河北 宇文兄淫逸稱魏縣(第2/3頁)

此時竇建德的名聲已經在鄉間鼎沸了,發喪那天,光是自發前來送葬的就有一千多人,場面十分隆重。大批大批的財禮送到了竇建德面前,最後一分不收。事情到了這裏,恐怕竇裏長該改稱竇大善人了。

可惜竇建德沒等到那一天。

竇建德參軍了,隨楊廣東征高麗,是個一點名分沒有的小兵。某日,軍中舉辦選賢大會,竇裏長成為最熱門人選,什麽王副官,什麽劉二代,都一邊兒去。在大家的一致舉薦下,竇建德成功地由竇小兵變成了竇二百人長,於是,他的手下由零人變成了二百人。可他並不滿意,他對楊廣不滿意。

目睹生靈塗炭,而皇帝征伐無度,他心生憐憫,義憤填膺。恰在此時,孫安祖來了。介紹一下,孫安祖也是山東人,竇建德的老鄉。此人上有老下有小,不願入伍。上頭有命令,縣官不得不執行,孫安祖不入伍是不行的,於是用刑(用的是鞭子)。

孫安祖脾氣大,你逼我我弄死你。於是,跳起來把縣令給殺了。

孫安祖逃跑了,竇建德全家(竇建德除外)當了替死鬼。到最後老孫無路可逃,還是投奔了竇建德。憑借自己的聲威,竇建德起兵反隋,很快便建立起了自己的軍隊。現在,竇二百人長變成了竇大王,竇大王的軍隊擴充很快,幾乎整個河北都成了他的勢力。從自稱夏王那天開始,竇建德的起義軍名聲已經達到了一個制高點。

可是,有人並不怕他。

這個人,就是被李密憋了好幾個月而不得西去的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命不大好,李密死後,王世充依然占據河南等地,他還是不敢上去招惹。於是,他找了個相對好發展的地方,準備在那裏停下來歇歇。河北魏縣,宇文化及的首選。此地位於今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雖然是竇建德的轄地,但距離樂壽(天津之南)距離不短。

宇文化及油光滿面地跑到魏縣,並不是為了跟竇建德爭地盤,他沒那實力,也沒那膽量。宇文化及跑到魏縣,是為了安頓下來,好好享受。從江都一路走(應該用逃)來,數月之間,宇文化及已經走了九百裏地了,跟烏龜一個速度。將士叛離、腹心全無、兵士日蹙(音:促),是史書對他此時情狀的生動描述。

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二人在魏縣,倒也明白自己的處境。是,我們殺人太多,而且都是有用的;我們搶東西太多,而且都是百姓的。各路反王能饒我,百姓不能饒我。人間自是無處逃,尚有一路可歸天。一直不肯承認現實的宇文化及現實了,他不想就這麽死,要死,也要像皇帝一樣死去!

於是,他在魏縣稱帝了。

兄弟二人每日飲酒作樂,並把蕭皇後等人叫出來作陪。某日,弟兄倆喝酒喝到痛處,吐一口酒氣,鬧了起來。宇文化及135°仰望天空,再看著弟弟宇文智及,嘟囔道:“都怨你……”宇文智及不聽則已,一聽暴怒。他指著宇文化及的鼻子道:“你再說一句!”宇文化及也怒了,滿口怨氣地指責道:“全都怨你!我當時不想當首領,你非讓我當。現在我一事無成,兵馬日少,還背負著弑君的罪名,天下沒人容得下我們。就快要被滅族啦兄弟,你說這事兒不怨你怨誰?”

宇文智及一聽,氣得直拍桌子。他氣急敗壞地罵道:“一開始你就不知道怎麽回事兒,情勢好了你作威作福,情勢不好你埋怨別人。你就知道把屎盆子往我頭上扣,你要是這樣,還不如直接砍了我,拿著你弟弟的腦袋向竇建德請功呢!”

宇文化及不再說話,只是摟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哭。哭完了,開始怨,怨完了,開始哭。兄弟二人長幼不分,整天就喝酒對罵,互相埋怨。宇文化及曾經對自己的手下感嘆道:“人固有一死,不在死之前當一把皇上,那這個人這輩子也太不值了!”隨後,他幹了一件轟動天下諸王的大事。

宇文化及用毒酒灌死了楊浩,自立帝於魏縣,國號為許,改元天壽,置百官。

這下,宇文智及再也不能直呼其名,應該改叫他陛下了。當了帝王的宇文化及並不能擺脫二的命運,有傳說道,他這種不要臉的行為驚怒了天神。就在他即位之後不久,發生了一件奇特的天文現象。

時間:武德元年(或者說是天壽元年)十月初一,公元618年10月24日。秋末冬初,天氣微寒,發生了日食。

在古代,日食不會遭到眾人圍觀,反而會讓人恐慌。因為日食代表著上天的憤怒,代表有怪物侵吞了聖潔。當然,這是迷信。但以後報道日食,請諸位記住,日食一定發生在中國的農歷初一(國際通用歷法無法確知哪天是初一,這裏說的是中國陰陽歷,俗稱陰歷、農歷),中國歷史上記載日食和其他天變非常精確,這是萬古不變的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