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攻霍邑巧遇老天起哄 說李淵可喜兄弟同心(第2/3頁)

秦叔寶、尉遲恭二人由此成為皇帝守門員,之後,在民間傳說中演變為門神。劉武周算是一等一的大人物,那麽,宋老生呢?

由此可見,宋老生也非常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了這一點,宋老生的確不是一個普通人。

老天總愛開玩笑,當李淵的三萬人馬將霍邑城團團圍住的時候,天突然暗了。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上一章最後一句話:“雨一直下,氣氛還算融洽”。這不是隨隨便便的景色描寫,而是一句很負責任的話,同時也是一句讓李淵頭疼的話。此時的李淵,只能列好陣勢逼迫宋老生出城。

突然,霍邑城上黑壓壓翻滾出無數烏雲,頃刻間下起了瓢潑大雨。正準備攻城的唐軍無奈了,大雨打得人眼睛都睜不開,沉悶的水汽彌漫在空氣當中,別說攻城,就是走路都得閉著眼。無奈之下,李淵宣布退兵至霍邑城外,遠望宋老生。

軍中有人開始起哄了。

起哄的人是跟著裴三哥的一幫人,當然是由裴寂同志領頭。原因是他們聽說突厥人和劉武周結合,想要攻占晉陽城。這都是屁話,真實原因是想回家吃飯。當時老裴心裏其實也沒想別的,就是著急而已。所以,他建議大軍趕快回撤,以圖後事。整個起哄的高潮是由裴寂同志的發言掀起的,不過,雖然是高潮,卻全都是假設,因為劉武周壓根兒沒出兵。

裴寂說完這話,接著就有兩個人跳出來反對。

李建成和李世民。

其實還有一個人也是反對的,只不過他現在沒辦法說而已。在裴寂心中,和突厥和談的人是劉文靜,但劉文靜遲遲不回,突厥若是真的和劉武周聯合攻擊晉陽,事情要歸結到誰的頭上?你劉文靜難道不覺得羞恥麽?劉文靜如果聽說裴監同志這麽說,肯定會氣得暈死過去。不過,李世民替他堵住了裴寂。

李世民反對的原因是:突厥和劉武周的聯合表面上看去很穩固,實際上也和唐軍一樣,他能背叛你,自然也能背叛劉武周;李密現在只顧著攻打洛陽倉,獲取糧食,實在不知道他在想什麽;而我軍,雖然現成的糧食沒有了,可四周不還有禾秫(米)麽?

這是一個狠毒的結論,意味著糧食不來,大軍就要開搶了!

然而,裴寂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直接將李淵推向了深淵。

“晉陽城裏還有我們的父老呐!”

說完這話,一片寂靜,無人吱聲。李淵沉默了,任憑窗外風雨飄搖,他都保持著一種沉默的姿態。

“回撤!”

李淵終於開口了,李世民和李建成聽罷,郁悶到了極點。李建成也是有頭腦的,他深知此事不可,便對李淵進行了阻撓,但阻撓歸阻撓,事情還得按照李淵的意思辦。李淵知道,正如建成所說,劉武周不會先去攻打太原,然後再打馬邑。至於回撤,那也是沒有糧食惹的禍。

戰場不需要爛漫,也不相信淚水,它只會賦予理性機會,給予堅忍成功。

如果李淵真的就這麽回去了,起義可能就此結束。因為經過李建成的分析,那些憑借著義氣團結起來的百姓會失望,領導遇見一丁點兒的小事兒就掉頭回家,今後必定不會帶領他們打天下。回家之後,他們就會哄散,成為亂寇,再想召集起來,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誰都不能阻攔李淵的歸途。

天已暮,雨還在下。唉,所謂的淫雨,也不過如此吧!軍令如山,部隊接到命令,還未行動,李淵催促他們趕快走。左軍即刻動身,李世民卻留了下來。外面下著雨,營帳之內,李淵安心地睡了。

他打起了呼嚕。

他做夢了,夢裏仿佛也在下雨,一個不人不鬼的東西仰望45°天空嗚嗚在哭,吵得他心煩意亂的。這哭聲越來越大,到最後竟有些刺耳,把李淵給吵醒了。醒來,哭聲更清楚。

這回他聽清楚了,不是夢,也不是幻覺,的確有人在哭。

哭的人正是李世民,他畢竟只有十九歲,嗓門兒大,底氣足,這一哭,不由得李淵不心煩。李淵起身召見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已經哭得不成樣子了。李世民來到李淵面前,也不廢話,直接慷慨陳詞,說了這麽一段話:

“今兵以義動,進戰則克,退還則散;眾散於前,敵乘於後,死亡無日,何得不悲!”

翻譯過來就是:

“士兵是以義團結起來的,進攻就能取得勝利,退兵必定就會哄散;哄散之後,敵軍定不會饒我,到那時候,我們都得死。我快死了,臨死前哭哭自己,有何不可!”

高,實在是高!

李淵頓悟,但一轉念,說:“軍隊已經往回撤了,怎麽辦?”問出這種問題,實在是讓人很無語。

李世民的回答很是簡單:追回來。

我們知道,李世民擔任的是右軍統帥,所以唐軍中有一半是奉他的命令沒有動彈的。而左軍統帥李建成的部隊也剛走出不遠,追上去的時候,他們才剛剛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