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衛青(第3/4頁)

劉徹聽得心裏一顫,吃驚地說道:有這麽嚴重嗎?我怎麽一點都不知道?

劉勝嘆道:陛下如果不信,可問在座各位諸侯。看看他們是怎麽被中央那幫人整得不成樣的。

劉徹似有所解,憐憫之情油然而生。他點點頭,說道:不必問了。這事你說了,我就心裏有底了。在這裏,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們,下次不會再發生這種事了。

果然,劉勝等人退朝後,劉徹即將有關部門頭頭請來,吩咐一番。不久,中央大臣修理諸侯們的勢頭終於有所收斂。

此事,總算到此告了一個段落。晁錯老先生,實在不好意思啊。當初對你發難的人,不是我這批兄弟。反正您名聲也平反了,就這樣扯平了吧。

中央大臣和諸侯們的恩怨扯平了,可是有一個人還沒跟中央扯完。這個人,就是當初首發作難的劉濞之子,劉駒。

劉濞是怎麽死的?被晃錯整的。劉濞逃到東越地,被東越王幹掉的。於是,劉駒從此將東越王恨到骨子裏。

現在,該是報仇的時候了。

想報仇,光有一腔激情當然是不夠的。然而,劉駒之所以能喊出復仇二字,肯定是找到了靠山。此靠山,正是閩越王。劉駒說服閩越王後,他也同意出兵替劉駒出氣,準備攻打東越。於是挨打的東越王,只好向漢天子求救。

該不該救東越王,怎麽救,不能是劉徹一個人說了算。於是,劉徹召集了一幫人商討計策。其中在座的,就有被竇太後休掉的太尉田蚡。

劉徹首先問田蚡:你對閩越攻打東越,有什麽看法?

田蚡竟然這樣回答:越人之間互相毆打,那是習以為常之事。再說了,那一帶蠻荒之地,自秦朝以來就屬於中央的棄地,我們何必為他們勞兵傷神呢?

田蚡說完,劉徹保持沉默,等待其他的人意見。馬上就有一人站出來,發表了一番反對田蚡見死不救的意見。

此人,嚴助是也。嚴助,本來叫莊助。為避漢明帝劉莊諱,後人只好委屈他,叫他嚴助。嚴助是會稽吳人,其父莊忌曾是當初劉武門下,一個辭賦聞名的唱客。嚴助繼承了其父才華,所以兩年前劉徹舉賢才時,嚴助成績名列前茅,第一個受到劉徹重用加官。

嚴助是這樣反駁田蚡的:救不救人,不是看別的什麽,而是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如果自己有能力救人,憑什麽不救?舊秦視越地為棄地,那是他們無能為力。他們連自己的鹹陽城還管不住,哪有精力去管別人的事。現在,小國東越向我們求救,我們不救它,那誰來救?如果不救,我們又憑什麽德望使萬國臣服呢?

嚴助這番話,劉徹嚴重同意。

救人事小,可政治利大。以小利益換大政治前途,這正是劉徹最想做的。再說了,人家東越替漢朝砍了劉濞,這也是它挨打的根本原因啊。所以,發兵救救人家,也算是還人家的人情,同時也是給小弟撐腰打氣啊。如是不聞不問,那以後還有誰願意替你跑腿打雜?

劉徹開始發表看法:田太尉不足與計。我決定,發兵救東越。不過有一點請注意了,我剛剛登基,不想動用虎符調兵。

我們知道,軍隊征調必須有虎符。不管你是多大的官,武將是只認虎符不認人的。所以,當初劉邦屢奪韓信之帥時,第一件事就是拿下他的虎符和帥印。現在,劉徹既想發兵,又不想動用虎符,他到底還有什麽顧慮?

這個顧慮,當然指的就是竇太後啦。竇太後還沒死,國家戰爭這等事,必須得她點頭才行。

可問題是,劉徹現在很不想見到這個老太婆。能少求她一事,就少一事。反正她活不長了,只要她伸腿登天,劉徹就可以解放了。

沒有虎符沒關系,劉徹還是可以動用節的。他把調兵攻打東越的任務交給了嚴助。

從道理上講,有節無符,那也是不符合規矩的。那麽,能不能調動得了兵,就要考考嚴助的政治智慧了。

嚴助此次要調的是會稽郡的駐軍。果然,當他持節來到吳郡後,會稽郡守叫他辦理手續,交出虎符。嚴助告訴對方,皇上剛即位,不想動用虎符,只讓我持節前來,請體諒陛下難處,通融一下。

會稽守一聽,就笑了。什麽叫通融?你以為是小孩子玩家家嗎?你以為是跑官賣官嗎?這可是戰爭大事啊,豈能當兒戲?廢話少說,沒有虎符,休想調走一個兵。

嚴助就知道會出這等事。然而,節就擺在郡守面前,郡守不給他面子,就是不給劉徹面子。既然皇帝的面子都不給了,那憑什麽皇帝還要給他面子呢?

嚴助當即抓起一司馬就斬首,並且嚇唬郡守道:不發兵,司馬的下場,就是你的下場!

會稽郡一聽,兩腳就軟了,只好發兵渡海去救人去。可當漢朝的船還沒上岸,就有消息傳來,閩越王撤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