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天下大亂

【1、揭竿而起】

 

如果你留心天氣預報的話,你會發現,局部地區永遠有雨。胡亥元年的七月,沛郡大澤鄉就是這樣一個局部地區。

 

大雨瓢潑,數日不歇,水勢洶湧,道路斷絕。一支九百余人的隊伍,無奈困頓在此,望雨興嘆,黯然銷魂。

 

這支隊伍,由閭左貧弱之民組成,正要趕往漁陽充兵役。然而,大雨如此,已經不可能在預定期限內抵達。按照法律,失期當斬。

 

眾人沉默地仰望天空,但見雨絲不似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除了坐以待斃,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陳勝、吳廣時為屯長,相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於是召集眾人,道,“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假令幸得不斬,而戍死者固十之六七。”

 

眾人對視,莫能決,道,“願從君計。”

 

陳勝振臂,高聲道,“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壯哉斯言!

 

眾人舉臂高呼,一時間,豪氣幹雲,雨勢沮喪。

 

陳勝等人於是詐稱奉公子扶蘇、項燕之號令,為壇而盟,誅滅暴秦。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感謝帝國多年的銷兵弭戰之政,郡縣既不駐軍,也不修守備。陳勝一行到處,如入無人之境。不數日,接連攻克大澤鄉、蘄、铚、酂、苦、柘、譙、陳。陳勝於是自立為王,號為張楚。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陳勝這一嗓子,驚醒了無數夢中人。諸郡縣苦秦法已久,乃爭殺長吏以相呼應,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從技術角度來講,陳勝的起義,首先是因為帝國法律的不合理解釋而引起。陳勝等人誤期,乃是出於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非由於主觀故意。然而,在這點上,帝國法律卻並不作量刑上的區分,而是一律斬無赦。

 

秦法之嚴酷無情,由此可見一斑。

 

後人每稱秦帝國作法自斃,此誠非虛言,但秦法自有其閃光之處,我們也不能不稍加注意。

 

是的,帝國嚴刑而峻法,這無可否認,但帝國法律的行使,面向社會一切成員,而不管其地位如何。在這一方面,不得不說,秦法體現了法律最高貴的屬性——公平。今日許多國家的法院徽章,都采用了天平這一象征元素,其意同也。

 

帝國的暴政,招致了後世長期的反感,引發無數惡評。但在這些批評者中,有些人與其說是反對苛政本身,倒不如說是反對秦更有效地推行了苛政,以及受害者既包括沒有特權的多數人,也包括了享有特權的少數人。

 

所謂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士大夫”,這句話被哪些人最多地引用和吹捧?

 

答案是:士大夫。

 

以下是來自《廣笑府》的一則笑話:

 

一婦人妒忌之甚,其夫嘗以周公詩禮喻之,乃嘆曰:“《樛木》、《螽斯》等篇,古之賢妃,略無妒忌如此。”其妻曰:“此詩是誰所作?”答雲:“周公所作。”其妻曰:“原來是周公作的,若是周婆作的,必不如此說。”

 

言歸正傳。陳勝起義之初,帝國的地方行政系統仍在有效運轉,陳勝甫反,馬上便有使者報告朝廷。胡亥計無所出,乃大怒,於是將使者下獄,落得耳根清靜。如此一番下來,使者們也不敢再固守他們的職業信條——Truth,Truth,Nothing but the truth(注1),而是改為奉行As You Like It(注2)。胡亥再問,使者則答曰,“群盜鼠竊狗偷,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也。”胡亥這才大喜。

 

〖注1:真相,真相,除了真相,再沒別的。一般用為西人出庭作證之宣誓。

 

注2:隨你喜歡。此句亦為莎士比亞一部戲劇的題目。〗

 

【2、進諫無門】

 

自沙丘之變以來,老丞相李斯沉默了許多,甚至已經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我們不免要問,這段時間以來,李斯都幹了些什麽?在此天下分崩離析之時,在帝國最需要他的挽救之時,他又將做些什麽?

 

事實上,當胡亥剛剛露出放縱無道的苗頭之時,李斯便曾挾丞相之尊,及時直諫道:“放棄詩書,極意聲色,祖伊所以懼也;輕積細過,恣心長夜,紂所以亡也。願陛下鑒之。”

 

面對李斯的教訓,胡亥慚愧不能答,回宮謂趙高道,“朕雖欲快意此生,無奈丞相不許,這下怕是沒樂子可耍了。”

 

趙高道:“五帝、三王樂各殊名,示不相襲。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歡喜,合殷勤,非此和說不通,解澤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時之樂,何必華山之騄耳而後行遠乎?”

 

胡亥生性優柔寡斷,趙高所言,正給了他繼續行樂的理論支撐,於是大喜,放蕩如故,不以李斯之諫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