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冬去春來(第2/4頁)

布林伯爵微微躬身,看向亞歷山大二世的目光滿是虔誠的尊敬。

新西伯利亞統帥部,葉昭也在思考同樣的問題。

奧斯曼土耳其的參戰,固然可以為中國人分擔壓力,加速俄國的失敗,逼迫俄國人簽訂和約暫時結束這場漫長的戰爭,但同樣也會為這場戰爭帶來極大的變數。

這也是葉昭開始極不希望土耳其人介入的原因,而且莫說歐洲人,便是葉昭,又何嘗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占據波斯灣?

但是俄國人就算停戰協定也不願意簽署,而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對於帝國來說是一樁很麻煩的包袱,整個世界處於鋼鐵和工業科技的大躍進中,而戰爭狀態下,帝國需要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時間拖得太長,帝國邊境線又不能再向西推進,沒有一種節節勝利的態勢,如此民眾們便很容易產生厭戰心理。

必須要逼迫俄國人簽訂停戰協定,哪怕只是短暫的和平,也必須從這種戰爭狀態中解脫出來,現時的戰爭,如果拖到三年以上,四年五年的,對於國家經濟是沉重的負擔。

實際上,這場中俄戰爭中國已經可以說獲得了空前的勝利,占領的俄國領土不必說,而且對於國家戰爭動員能力是一次極好的鍛煉,經過這次戰爭,義務兵役制將會得到深化,帝國的陸軍常備軍的數量更會擴張超過百萬,各種大型會戰、戰役的經驗對於帝國軍事理論都是豐富的財富。

這場戰爭帶來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婦女進一步得到解放,工廠職業女性大幅飆升,因為這場戰爭動員了數百萬男性兵員,雖然許多預備役士兵並沒有被投送戰場,但也在軍區集結進行軍事訓練,這就為女性提供了就業崗位,尤其是在帝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進程中,青壯勞力的減少使得許多工廠漸漸將招收女工視為正常的渠道。

暫時與俄國停戰,消化占領的俄國領土最符合帝國的利益。

克孜爾與阿巴坎,實則也不過相距三百余公裏,按照帝國鐵路修建速度傾力加速修建下,三百余公裏的鐵路一年時間便可以完成,但因為這條鐵路路況復雜,直線距離的話需要經過薩彥嶺山脈和一片片沼澤、密林、河流,是以修建起來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預計明年年底亦或後年竣工就已經不易。

這條鐵路建成後,帝國才真正獲得了對俄國人的戰略優勢,不用浪費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在漫長的補給線中。

對俄國人的全線進攻正是逼迫俄國人簽訂和約的手段。

不過,俄國人會乖乖就範嗎?如果歐洲國家介入這場戰爭,又該如何應對?

葉昭坐在回住所的汽車上,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中國軍隊節節勝利的背後,卻有著極大的隱患。

葉昭已經由維特子爵家搬了出來,住在緊鄰武警司令部的一棟中國式閣樓中,飛檐屋脊,樓台觀榭,當然,墻壁和窗戶都是加厚型,原本環繞二層的走廊,在欄杆設計的基礎上,加了厚厚的棉簾,以備冬日禦寒。

這本是修建的武警司令部官署,剛剛竣工,葉昭便搬了進去,掛的牌子則是“新西伯利亞移民署”,牌子平平無奇,權力卻甚大,概因漸漸春暖,又開始有中國移民遷徙而來,加之中國商人來東南平原的愈來越多,而這些移民和中國商人俄人機構管不到,也不敢管,是以便誕生了“移民署”這個機構,除了規劃管理東南平原的中國移民,也處理移民案件,同時俄國人與移民發生經濟民事糾紛亦或刑事訴訟,都可來移民署投訴。

新西伯利亞武警也就名正言順的承擔起守護“移民署”的職責。

通常來說,一些俄國上流社會人士認為葉昭是移民署的總管,實際上,葉昭政務房的一位官員暫時辦理移民署事務。

官員喚作張之洞,沒錯,就是葉昭認知的那位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張之洞,現今為皇室政務房副政務官,三十多歲的他算是帝國政壇的學歷派,十五歲便中了鄉試舉人第一名的他,在二十出頭時便從河北回到南方思想自由之地進廣州中學、廣州大學求學,帝國四年恩科狀元,放江西弋陽知縣,後被選入皇室政務房。

皇室政務房、秘書房、報道官房等等各房出身的官員漸漸成為帝國文官集團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兩年,官至督撫的很有幾位,這些新晉官員大多思想活躍,跟在葉昭身邊更是受益匪淺,可說是真正的天子門生了。

汽車停在署衙院門台階之下時,恰見穿著黑色女警制服冷艷逼人的娜塔莎腳步輕盈的走來,金發藍眸的她穿起英姿颯爽的警服,實在有一股說不出的誘人味道。

兩個月前娜塔莎就被葉昭舉薦進了警察局,從事文員以及描繪犯人成像的工作,晚間便來葉昭住處打女傭工,此外便是畫畫交給葉昭變賣償還欠葉昭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