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各界各行(第3/4頁)

有人想,若是按照歐羅巴諸國的習慣,以國債來募軍款,倒是可以購置一些,不過也要過幾個月看情形,看大將軍王能不能支撐得住。若不然,只能盡快變賣產業去南洋避難。不管怎麽說,廣州城破之日,只怕大夥都好過不了。

而那工廠搬遷不便,亦或在鐵路電報公司有股的,自是琢磨著無論如何都要全力幫助大將軍王對抗北朝,若不然,可就真的血本無歸了。

葉昭卻是笑道:“諸君都是品格高潔之人,更是一時翹楚,本王請諸位來,是因本王與兩宮太後議過,欲請眾位為新政出一片力。”

眾人都不解其意,財力聲望,伍崇曜自是諸人之首,當下就道:“王爺但有差遣,草民等自竭盡全力。”

葉昭笑道:“兩宮太後、皇上與本王欲設恩平尉,準備授予諸君。”

眾商人都是一呆,換著名目拿錢賣官麽?但這可不似大將軍王的作風。

葉昭卻笑道:“恩平尉非官職更非爵位,乃是授予民間有德之士的一個稱號而已,以表彰其德行,但卻又不僅僅是一個尊號,恩平尉者,卻是要負擔起維持民間安寧、防止非法刑罰之權責。如恩平尉者,可巡視監獄等羈押院所,接受被拘禁者之投訴,若發現各衙門違法亂紀之事,亦可直接向吏房甚或向將軍府秘書房申訴。”

這個恩平尉類似於後世香港的太平紳士,只是被葉昭多加變化,用來作為現階段提升商人士紳地位的一個信號。

葉昭又笑道:“第一批恩平尉十五名,準備授予諸君,以後每五年酌情增授,但以後之審核定然比現今法度嚴謹,諸位之年紀就有幾人稍顯年少。以本王所想,今後每省恩平尉維持三十名左右。”雖說是權宜之計,但以後大可借恩平尉模式,籌備民意機構。

商人中大多通曉西事,倒是知道大英帝國在香港設立太平紳士,和大將軍王所說的這個恩平尉有相通之處,只是香港的太平紳士還要兼任裁判官的職責,而恩平尉更偏向是一個民間稱號。

只是,監督監獄和巡捕羈押房?更可以直接向大將軍王之秘書房上折子彈頦衙門習氣?對他們來說,這可真是想不到的殊榮。

這和花錢捐官是兩碼事,你就算捐多少錢,捐成了紅頂子又怎樣?那也不過是個虛名,在人家眼裏,你還是商人,誰也不會真拿你那紅頂子當回事。

而在廣州新政下,這恩平尉可就大大不同了,不是官員,卻有了評說衙門的話語權,大將軍王向無虛言,想也想得到,做了這恩平尉,地位會有怎樣的提升,最起碼,不用擔心那不入流的官吏來敲詐勒索了。

葉昭環視眾人,又道:“當然,本王現今處境各位都知,諸位受了恩平尉,若以後時局變幻,我可就害了諸君,諸位若推辭不就,本王絕不勉強。”

伍崇曜立時道:“王爺,草民等卑微之身,得王爺擡愛,心下唯有惶恐,怕失王爺之厚望,但草民必定兢兢業業,維系鄉裏安寧,民間和氣。怎敢說一個推字?”

其余眾人也紛紛感恩戴德,七嘴八舌的謙遜。

葉昭笑道:“既如此,諸君該當仁不讓,粵贛各行各業,還賴諸君維系。”

這第一批十五個恩平尉是有講究的,巨賈大亨有之,大地主亦有之;而辦實業的幾位,就算實力稍遜的,也是涉及各行各業比較有代表性前途廣闊之人,就好像報業一哥胡寧鳴,在眾人中僅比大班黃文秀身家豐厚,但作為粵報創始人,廣州最熱賣新聞紙之老板,從某種程度上說,卻也舉足輕重。

黃文秀,就更不是葉昭偏私,泰和行投資在各行各業,而這位掌櫃就更是交遊廣闊,名氣極大,可說是不折不扣的廣州第一號掌櫃。而恩平尉中,要選一位經理人代表,自然非他莫屬。

十四位東家,一位掌櫃,自是向外界宣布,這工商界,不僅僅是東家大老板社會地位提升,那些經理人大班掌櫃甚至夥計也可以誕生優秀的人才,足以當得這恩平尉的榮耀稱號。

在座商人都極為精明,現下可就知道為什麽大將軍王召見商界士紳代表,會有胡寧鳴和黃文秀了。

葉昭這才笑著端起茶杯送客,說:“改天擇黃道吉日為諸位授勛,胡老板暫且少待,本王就不送諸君了。”

眾商人急忙告辭,很快廳內只余下了胡寧鳴。

單獨坐在大將軍王面前,胡寧鳴心下可就有些不安,幸好王爺笑容溫和,他才略略放心。

葉昭笑著道:“胡老板,本王府內禮房擬籌組報館,還要你多加指點。”

胡寧鳴忙說不敢,心下更是一寬,他與王府秘書房的人時有接觸,那抨擊鴉片等文章都是王府秘書房傳出來的,王府內官員,他倒覺得辦事廉潔高效,沒什麽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