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唐郎妙計(第2/2頁)

……

就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朝廷陷入內鬥,無暇顧及的關頭,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當世聖賢,唐毅唐閣老的身上。

所有的百姓,都在翹首以盼,希望唐毅能夠拿出一個辦法來。

而唐閣老他在做什麽呢?

崇明島大約有二三百戶,其中三分之一的百姓都靠著打漁為生,隨著擠兌成風,市面上的金銀一下子就消失了。辛辛苦苦打來的魚沒了銷路,小漁村整個一片哀嚎,幾乎陷入了絕望。

這一天,突然有人來到了村子,給絕望中的百姓提出了一個方法。

首先,他們公推出三個年富力強的人,負責全村的事務,所有人都要聽從他們的安排。接著,由他們進行估算,全村每天能產出多少,需要多少貨幣,然後給每個參與勞動的百姓發放貝殼,作為村子計價的工具。

有了“錢”之後,村子就好像擁有了血液,重新運作起來。村民之間能夠互通有無,你家多余的糧食賣給我,我家多余的魚肉賣給你……可是這麽一個小村子,沒法自給自足,他們需要外面的商品,可是人家不認他們的貝殼。

根據“高人”指點,他們把各自的魚獲進行整合,分門別類,制定標準,保證新鮮,然後拿到市場上出售。

別看百業蕭條,可畢竟還要吃喝,還要活著。數量充足,質量又好,小村子的魚重新賣了出去。

有了錢之後,自然能采購別的東西回來,村子重新恢復了生機,大家幹勁十足,竟然發覺他們吃的比以前好了,穿的也比以前好了。

要說差別,唯一的就是以往大家手裏拿的是銀元、銅圓,現在變成了貝殼。

這些村民們又發現,其實貝殼和銀元沒什麽差別,都是不能吃的東西,他們並不需要貝殼本身,需要的只是貝殼代表的財富!

此時的百姓們突然醒悟過來,去崇拜金銀,完全沒有道理,他們真正需要的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想想也是,一個大活人,去崇拜一把鋤頭,一個簸箕,不是很可笑嗎?

“行之,如果我沒記錯,當年你安頓難民的時候,好像就發行過勞動券!”王世懋拿著一個貝殼,思索道:“這個貝殼和勞動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現在大家夥不是擠兌銀行,把金銀藏起來,造成貨幣短缺,金融崩解嗎?如果能用貝殼做貨幣,代替金銀,不就天下太平了!”

王世懋說完之後,沒有得到贊嘆,反而招致一大堆的白眼。

“王敬美,這麽多年了,你還是沒有一點進步!”徐渭不客氣道:“拿貝殼做貨幣,可一點都不新鮮,上古之時就是這麽幹的,你沒注意,凡是和金錢生意有關的字,多數都是貝字旁嗎?”

還真是,怎麽忘了這個茬兒!

王世懋老臉一紅,他故意瞪圓了眼睛,“徐文長,你光會挑毛病,可能想出辦法?”

“我是沒注意,不過行之一定有,是吧?”

唐毅沒有賣關子,笑道:“也算不得什麽辦法,貝殼被淘汰,是因為價值低,而且來源廣泛,不好控制。一個漁村,幾百號人,誰家裏勞動得到了多少貝殼,大家都有數,誰想隨便撿幾個充數,立刻會被識破。可是偌大的國家,用貝殼就行不通了。所有,我想到了這個!”

唐毅一伸手,掏出了幾張最新印制的紙幣樣品。

圍在他周圍的兄弟拿起來,大家都不陌生,這些年大額的交易除了走銀行之外,就是使用銀行券,最大的一張有一千元,拿到銀行,就可以兌換成銀元。

這一次唐毅拿出來的銀行券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兌換銀元,只能充當交換的手段,和財富的符號,跟後世的紙幣相同。

“想必大家看得出來,只要是在內部交易,使用紙幣沒有任何問題,如果要和外面的人貿易,就必須用雙方都接受的貨幣。眼下東南金流崩解,貨幣不足,就連百姓之間的生意都做不了。我準備讓交通行立刻發行這種不能兌換的紙幣,用在內部交易上面,至於對外貿易,繼續用金銀結算。”

哪怕是和唐毅最親近的人,也被他的奇思妙想打敗了。想靠著一張不能兌換的紙幣,拯救東南的經濟,未免異想天開了吧?

面對著質疑的目光,唐毅攤了攤手,“死馬當活馬醫,不試試怎麽知道沒效果?”